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1-9-3 09:06 编辑
5 Q; o" ^3 b! \1 L; ~ Q& ]- V老玩童 发表于 2011-9-3 07:09 6 s4 h$ t& H7 L6 S* @
户县荣获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县 3 `' `& _" Q/ v% Z! Z; J
" D( I7 r, q! g; Q2 R& c 户县荣获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县。喜讯传来,余感慨不已,兴奋难抑,不由再次翻出多年前写的“户县吟”(曾刊在户县报上)与妻同吟同品。妻建议“何不跟到网上表示庆贺?”其实余正有此意。
" G5 K9 u4 c# @6 j, r( W+ Y; K. @ 说明一点:此篇作品,系作者一人之见,疏漏和偏颇在所难免。同时,囿于内容和押韵,故不完全符合诗律,盼网友们帮助、交流。表示感谢。1 q* |/ A; S: m/ H& B" _% F1 A
5 A. Y0 L# [7 \/ C
户 县 吟
& r2 |% N1 h0 S# Z8 E 文/靳应禄( Z! z: E0 l0 z, m: r7 T
1、钟楼远眺: 迎旭望丰京,重阳夕照红,终南山险峻,渭河水长流。 2、古槐广场: 古槐映钟楼,广场游客众。槐老四百载,盛世又新生。 3、高冠迷雾: 飞瀑入龙潭,击水成涡漩。迷雾由是起,潜流隐高冠? 4、十里天桥: 涝水出秦岭,滔逝水无踪。天桥宽十里,泉涌入河流。 5、朱雀佳景: 高山育灵秀,林森伴奇峰,冰川遗址①在,朱雀添佳景。 6、灵沼②降瑞:古贤周文王,礼义树样榜。君民同庆典,降瑞在灵沼。 7、秦镇凉皮: 秦渡建丰京,长安第一都③。风水无限好,凉皮尤出名。 8、迎送城隍④“銮驾”撼天地,威仪泣鬼神。顶膜来拜会,虔诚心意贞。 9、定舟龙台: 渭河曾汹涌,码头定龙舟。传说似可信,汉时驻水兵。 10、水淹腊家⑤: 腊家本巨富,涝河水无情。欺世太狂妄,万贯付东流。 11、陈平钓台: 陈平有风采,佐刘旷世才。消闲何处去?遥头钓鱼台。 12、敬德运漆⑥:敬德欲邀功,漆涂长安城。慷慨漆拐杖,生漆全告罄。 13、上林牡丹:张良别长安,隐居阿姑泉⑦。钟馗出生地,上林牡丹苑。 14、惠安西湖:小溪到处有,截流惠安湖。媲美华清池,环保建新功 15、渭河林带:渭河水少波,游人日渐多。树木连成片,林荫掩龙窝⑧。 16、祖庵碑林*:孟頫笔法劲,真迹何处寻?县西二十里,祖庵有碑林。 17、刘海金蟾⑨:刘海戏金蟾,国人千古传。不知何人手?蟾乡称玉蝉。 18、麦稻两熟⑩:杏熟麦泛黄,农人育秧忙。一周未出门,田园披绿装。 19、草堂烟雾(11):千年草堂寺,纪念僧罗什。昔时烟雾井,关中传稀奇。 20、紫阁唐塔(12):紫阁塔永隽,玄奘遗骨存。金陵史有载,岂是谬传闻! 21、金峰古寺(13): 牛头山峰青,凭吊僧一行。唐代气象家,万世留英名。 22、钟官兆伦*: 兆伦钟官城,秦时已著名。新莽更辉煌,铸币登顶峰。 23、隋唐渼陂:隋唐渼陂湖,常有骚客游。改革春潮涌,今朝盼风流。 24、公输绝艺*:祁村公输堂,木艺惊四方。鲁班真弟子,金绘绽毫光。 25、太平双虹:景幽数太平,林密百鸟鸣。飞瀑流不断,叠桥呈双虹。 26、农民画乡(14):户县农民画,风格自成家。夸张忒大胆,质朴人人夸。 27、户县斗牛(15):民间有斗牛,粗犷又文明。本是军中乐,斗智亦斗勇。
$ q+ t! E& C M4 `9 C7 X
U% B3 ~; M7 g+ v( n. P( w# J% j8 h, b% |; y/ J! i% C
* 国家级文保单位
(1) 朱雀公园深处有第四纪冰川遗址。 (2) 灵沼即海子,五十年前尚存,址在董村。 (3)秦渡镇乃长安十三朝古都之第一都所在地。 (4)城隍夫妇乃户县大王镇人,当地每年一次的迎城隍和几次会城隍是地方一大文化景观。 (5)传说一道人在腊家化缘被拒,道人曰“宁不龟(破败)乎?”腊曰“除非天塌涝河吹。” (6)县北有古运漆河道,传敬德运漆漆长安。一老者求敬德给自己的拐杖涂漆,敬德慨允。 不料只涂了半截,漆已用光。敬德大惊,知遭天遣,此念遂收。 (7)地名,在终南山,山上有张良洞,传张良隐居于此,“仰观上天星象,俯视长安灯火。” (8)“龙窝”指龙窝酒厂。 (9)户县是神话故事“刘海戏金蟾”的故乡。 (10)户县城南水资源丰富,有“小江南”之称。 (11) “草堂烟雾”是关中八景之一;草堂寺内的“八宝玉石塔”是国家级文物。 (12) 紫阁唐塔因是敬德监造,故又叫敬德塔。 (13) 牛头山下有一行墓和纪念一行的“金峰寺”。 (14) 户县是中国农民画之乡。 (15)斗牛亦叫招牛。农村通电前的冬闲季节,漫漫长夜,小伙们的狂劲儿如何发洩?斗牛便 应运而生。传说其是秦军中的娱乐。
0 `6 |5 |, ^. l& i7 Q 作者介绍:兵器部惠安史志编辑,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户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员。被西安市“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聘为民俗文化研究员。
/ I) b3 h @7 E1 i1 Y. X6 R(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