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哪?让你的孩子在西安遭遇了“入学难”
西安,素以教育和文化闻名全国。但是,近些年频繁出现“上学难”问题,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讽刺。动辄十多万、几十万的“天价入学费”,在西安已是“公开的秘密”。造成“上学难”的因素有很多,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数量不够,其次择校以及户籍制度带来的门槛问题等。城市民生,教育问题实乃重中之重。
先看一篇报道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最近,我们栏目接到许多家住西安市高新区的市民打来的电话,说他们的孩子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可直到现在,家长们却连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个学区都搞不清楚,更别说有学校愿意接收了,而相关部门一直相互推诿,谁也不解决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西安市高新区银领花园小区:今年42岁的秦金军老家在外地,五年前,他和妻子经过辛勤打拼,在位于西安市高新区鱼斗路的银领花园小区购买了一套房子,并把一家人的户口落在了高新区。今年,眼瞅着女儿已经六岁了,9月份就该上小学了,可孩子的入学问题却难住了夫妻俩。
银林花园小区家长秦金军:我们跑了好多学校,去了以后学校不接收,满员了,找人托关系找其他学校,打听了以后,孩子进不去。
本想着买了房落了户,孩子的教育应该不是问题,可眼下的局面让夫妻俩一筹莫展,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今年九月份还能不能正常入学。而在银领花园小区,苦恼的不仅仅是秦金军一家。据了解,银领花园小区目前有480户居民,今年涉及上小学的共有20多个孩子。而同样位于高新区的复地优尚国际、天朗蓝湖树、腾业南院及海棠别馆等几个小区,业主们也同样面临着孩子不知道该去哪所学校上学的问题。
腾业南院小区家长:现在面临孩子上学的问题,然后找了高新教育局,告诉我们不属于高新属于雁塔。
家长们告诉记者,为了孩子上学,他们是雁塔、高新两边来回跑,结果都是不了了之,原本西安高新区教育局告诉他们,他们几个小区被划到相邻不远的付村小学,结果到了那里,学校的答复是优先接收本地学生,如另有名额或接到上级教育局通知,才能接收他们这些小区的学生。家长们说,目前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孩子有个学上,不管哪个学校,只要愿意接收就行,可直到现在还是没弄清楚他们的小区究竟属于哪个学校的学区范围,他们孩子上学的问题是该高新区教育局管还是雁塔区教育局管。
今年5月22日,西安公办学校学区划分办法出炉,按照西安市教育局公布的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将严格按照学区划分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既然学区已经明确划分了,那么高新区这些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能解决吗?
按照公布结果,高新五小划定的学区范围是:丈八东路及丈八西路以南、丈八四路以西丈八街办范围内高新区开发建设的商住小区。按照这个范围,包括腾业南院、海棠别馆、龙天名俊等在内的几个小区属于高新五小的学区范围。5月25日,在西安市教育局学区划分公布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腾业南院、海棠别馆的一些家长来到高新五小咨询孩子上学的问题,但他们依旧连门都进不了,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才有学校的工作人员出来。
高新五小工作人员:公告不是上周才发嘛,上级正在研究之后再做决定,但是我们现在只能等通知,至于这个通知什么时候下来,我还不能给你保证。
家长:不是市教育局和雁塔区都公布学区了?
高新五小工作人员:那是人家在商讨这个事情,我没有接到,所以我现在不知道,所以我也不知道你们这个情况该怎么弄。
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对于这次学区划分,他们原本很是期待,想着政策一出来,就可以明确自己的孩子应该上哪个学校,然而结果却还是一头雾水。由于统一划分的学区太模糊,很多学校学区划分都以路东、路西等词语概括,并没有涉及到小区的具体名称,而一些规模大一点的小区往往路的两边都有,这样就容易造成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可以上某所学校,而学校则认为不能上的尴尬。那么,对于这些家长们的质疑,相关教育部门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雁塔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看雁塔区教育网公示,按公示这个执行,对那地方写的很清楚,区域内,丈八街办,高新规划建设商住小区,符合条件就在那范围内,这个东西我们两区开过协调会,经过高新区确认之后然后才在网上公示的。
雁塔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公示的学区划分结果是经过高新、雁塔两区领导协商,高新区同意后他们才公布的,然而,在西安高新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却说,他们没办法按照这次学区划分来执行。
西安高新区教育局工作人员:针对学区划分这一块,这个学区和我们高新区以前一直以来执行的学区出入特别大,而且执行上面可能不是很现实。
这位工作人员说,执行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高新区新建小区太多,而学校数量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记者了解到,雁塔、高新、曲江的学区划分都是雁塔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并公布的,但雁塔区教育局对高新区的学校只是业务指导,却没有直接管理的权限,这就造成了尽管学区是划分了,但家长们还是找不到学校接收的尴尬。
西安高新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谁给你划学区你找谁。
家长:谁给我划学区?
西安高新区教育局工作人员:我没给你划学区。
西安雁塔区教育局工作人员:高新那些学校,都是高新管委会办的,我们是管理人家的业务,但是我给你说白了,管不了人家的人、财,只管业务,人家业务让雁塔管,但是校长任命,老师聘用雁塔管不上,钱雁塔管不了,所以……
教育问题,实际上已对西安人口、安居和经济等产生负面影响。西安城记《西安为何上学难》系列第一篇,先分析西安学校少到什么程度!
这是残酷的现实
现实①:“无房族”的上学难问题
2016年9月9日《工人日报》,一篇名为《教育资源配套跟不上城市规模扩张,“新政”规定城十区新生须回户籍所在地上学》文章,报道了西安数万随迁子女遭遇“上学难”。这其中,有位“新西安人”的遭遇:
“在父母求了所有能求的‘关系’,找了学校、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仍然无果之后,六岁半的田田(化名)极不情愿地离开了西安雁塔区的家,被父母送回到偏远的农村老家上学。
田田为何不能在西安上学?这,源于西安市教育局今年出台的一项入学政策——城十区的新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地上学。在西安的十个区,由于教育资源的配套远没有跟上城市规模的扩张,今年突然遭遇“上学难”的孩子数以万计。因为这项政策,随迁子女要么花钱上昂贵私校,要么只能返原籍当留守儿童。”
这是位买不起房的“新西安人”遭遇;那么,买得起房并且是在“富人区”遭遇呢?
现实②:“富人区”里入学难问题
2016年7月31日,西部网 · 民生热线栏目,一篇名为《西安曲江上学难,区内楼盘新生不能就近区域入学》的文章,讲述了曲江很多小区的业主维权事件。
维权的结果,是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召集教育卫生局、信访办、维稳办、辖区派出所相关人员,以及由曲江管委会负责管理的曲江一小/二小、南湖小学等三所小学负责人,召开招生工作专题会议,承诺:
业主按照“住户一致、人户统一”、“直系子女、一房一孩”政策,不再以落户时间划分。所有政策内业主在一小、二小、南湖三所学校自愿选择分流,最终一小扩班全部收底。面对教室不足的问题,教育局与校方协调改变部分配套设施以提供教室,并请示西安市教育局尽全力负责协调。
这是成立于2003年被称为“富人区”的曲江;那么,成立二十六年的高新区情况如何?
现实③:老开发区的入学难问题
2015年6月2日,西部网 · 陕西新闻网有一篇报道,名为《西安学区划分后孩子上学难,高新称执行不现实》。
针对高新“上学难”问题,这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执行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高新区新建小区太多,而学校数量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文中记者写道:雁塔、高新、曲江的学区划分,都是雁塔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并公布的;但雁塔区教育局对高新区的学校只是业务指导,却没有直接管理的权限。这就造成了尽管学区是划分了,但家长们还是找不到学校接收的尴尬。”
学校数量本来就不够,这又出了新问题:行政区和开发区之间管理,又存“两张皮”。
西安的学校怎么了?
| 对于西安很多家长来说,首要问题是有学可上 |
有数据显示,西安小学生数量已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这意味着学校已成为西安发展的一个“绊脚石”。那么,官方的数据到底情况如何?
《工人日报》报道中提到:“西安市教育局提供数据显示,近年来随迁子女人数剧增,主城区学位极度严峻。以雁塔区、未央区为例,雁塔区小学六年级毕业的人数和幼儿园大班人数相差约8000人,即表示缺少约8000个学位;未央区也同样,缺少约6000个学位。”
只是“两个区“,就涉及一万多个家庭。这是否包括户籍不在西安的人群,不得而知。
西安市教育局基教处承认,主城区超大班问题普遍存在。2014年和2015年,各区县教育局,通过包括改造学校功能部室、翻盖加层等手法。2016年,学校基本没有接纳空间,“超班额、超大额、大班额”问题普遍存在。公开信息中,可以查询到西安学校建设的情况,结果一目了然):
2014年,提出“全力推进开发区36所新建学校项目及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提升改造项目的实施”;
2015年,又称“全力推进开发区36所新建学校项目,确保秋季开学时建成投入使用”;
2016年,继续强调“完成开发区36所新建学校和50所行政区内学校提升改造项 目”。
| 教育问题,不能成为西安“谢客”之门 |
2016年6月,西安市教育局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以户口、居住证、务工证明、流出证明“四证”为据,对十个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做出限制,适龄新入小学、初中的子女不能享受在打工地就近免费入学的老政策,必须返回原籍上学。
面对现实,对于西安这个要走向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西安市有关部门选择了“堵”!
西安需要多少个学校
那么,西安到底需要多少个学校?这个,城记君找到了两份国家文件,文件中具体明确了设置学校的指标。
文件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三章学校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网点布局应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点。新建住宅区内,要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及实际人口出生率,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校。
文件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居住小区(人口为10000-15000人)规模必须设小学,居住区(人口为30000-50000人)的规模必须设中学。但是还有服务半径的要求:小学不超过500米,中学不超过1000米。
《西安城记》在「西安城变」专题中分析:西安是典型的“开发区造城”,开发区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但开发区和行政区不同的管理体系,“两张皮”带来标准变化。世间最怕认真两字,城记君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以高新区和曲江新区为例,来分析学校少到什么程度:
曲江新区一期学校分布图
| 曲江新区一期小学分布图,制图/西安城记 |
是的,你没看错。曲江新区一期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比西安城墙面积还大八平方公里),就只有曲江一小、曲江二小、南湖小学、翠华路小学曲江分校、曲江池小学、新华小学等六所小学。
曲江新区一期小区名录
| 曲江新区一期社区分布图,制图/西安城记 |
作为城市新区的曲江新区,十四年来开发的小区数量近六十多个,目前常驻人口估计15-20万左右。取中间值,12000人一所小学,曲江应建设至少15所小学。这就意味着,曲江新区一期缺了至少10所小学!
曲江新区常住市民面临最大的问题——“无学可上”,核心原因就是小学数量根本不足(包括未来的中学)!
高新核心区学校分布图
| 高新一期核心区小学分布图,制图/西安城记 |
相比曲江新区一期,高新区一期核心范围学校相对较多。但是,也仅仅只有11所。而这11所小学中,除高新一、二、三、四小等之外,南窑头小学、甘家寨小学、双水磨小学等五所,还是辖区内村落的学校!
高新核心区土地性质
| 高新一期核心区居住区图,制图/西安城记 |
高新核心区总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小区数量近五十多个,如果算上商务区带来的人口,按照规划常驻人口近25万左右。取中间值,12000人一所小学,高新一期核心应建设至少20所小学。这就意味着,高新一期至少还需要10所小学!
相对曲江一期,高新区常住市民上学问题同样紧张。有所不同的是,高新一至四小全部为民办性质。
这其中,经开区40平方公里,也只有16所小学。
未来,城记君亦会将其它区域绘制出来。
我们选取面积大致相似的碑林区,
是西安“十一区”中,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区
它的小学数量,分别是高新和曲江三倍和六倍
在几十年城市化中,基本满足需求
来源:直播陕西新闻 深度e刻 小学教育都这样难入学。{:7_368:}{:7_368:}{:7_368:} {:7_368:}{:7_368:}{:7_36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