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2:07:44

20多年前我在西安上大学,大学门口就是大雁塔,一到春天人容易失眠,睡的晚,起来的早。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就起来了,我带着失眠的头疼就去了大雁塔,当时,大雁塔南面是麦田,大雁塔周围是城中村的小饭馆,大雁塔西面有个小山岗,我跑步上了山岗,山岗上的树林里都是鸟笼,遛鸟的人比我还来得早,我去的时候鸟声已经 叫成一片了。20多年过去了,大雁塔周围都成了高价房产区,鸟不知去向,原来都转移到了这里。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2:50:53

有一天早上我起来的太早,天还很黑,我从学校西门出去,来到了历史博物馆后面的马路上,那时候的马路不像现在都有路灯和监控。马路上很黑,什么都看不见,天也很黑,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但是我感觉到马路上有许多人,拥挤不堪,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我发现人们都在做生意,买卖许多东西,人们互相也看不清,也不说话,交钱拿货,也有些谈价钱,声音很小,窃窃私语,我也凑上前想听清他们说什么,但是一句也没听清。那是跑汽车的大马路,但是一辆汽车都没有。人门的货物都是用架子车,三轮车运来。日用百货,蔬菜水果,枪支弹药,应有尽有。天麻麻亮的时候,人们都纷纷散去,好像他们都是吸血鬼怕见光亮,等天大亮的时候,人门都无影无踪了,大马路上连一点垃圾都没有留下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2:57:46

我回到学校后问同学,这些人难道是鬼魂吗?同学没人知道,后来我去宿舍门口小卖部买烟,看守宿舍的大妈告诉我,那是鬼市,天不亮交易是为了逃税,再说那是马路,白天有汽车通行,凌晨没车,占道经营。不讲话,或声音小是为了避免扰民,因为吵醒旁边居民睡觉,会引来官府取缔。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3:01:43

老子说,民之所以难治,因为其智多。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3:02:13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3:03:23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3:06:11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而且谋划的都是阴险狡诈之术”自古及后的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群众实行“愚民政策”,与老子“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不能说毫无干系,但并不能得出直接的结论。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3:07:12

“老子认为政治的好环,常系于统治者的处心和做法。统治者若是真诚朴质,才能导出良好的政风,有良好的政风,社会才能趋于安宁;如果统治者机巧黠滑,就会产生败坏的政风。政风败坏,人们就相互伪诈,彼此贼害,而社会将无宁日了。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3:08:18

老子,感于世乱的根源莫过于大家攻心斗智,竞相伪饰,因此呼吁人们扬弃世俗价值的纠纷,而返朴归真。

杜撰 发表于 2016-3-20 13:08:50

老子希望人们不要被智巧、争夺搞得心迷神乱,不要泯灭原始的质朴、淳厚的人性,要因顺自然,而本章所讲的“愚”,其实就是质朴、自然的另一表述词句。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环城公园听鸟鸣【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