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风采:

苦石,原名温小平,户县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员,陕西美协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清风书画院副院长。苦石命运多舛,然痴心作画,从幼至今已是知天命之年。苦石幼时习画,虫草鸟鱼,不足而论,乡人观其画,赞曰“嘹得很”;及壮,赴上海学雕塑,不坠其志;十余年前,苦石专心画马,至今已是十四年,方圆数百里,乃至长安古城里也渐有名气。
画马神手——苦石 (记者:牛荣健 薛亮)
观苦石画马,怦然心动,令人心旷神怡,寥寥数笔,马已跃然纸上,或嘶鸣于天,或奔跑于草原,或遨游于雪夜;一马问天,二马嬉戏,三马相呼,群马奔腾,大气磅礴。众人惊叹,神笔也。
龙年端午,酷暑难挡。西安户县南街,二楼画室外,狗在院子里无精打采地瘫坐着,隔壁邻人呼天抢地喊着热。室内极静,一张近五米长的工作台几乎贯通整个画室,室内宾客满座。苦石叼着烟,沉思片刻,左手后背,右手握笔,不疾不缓地在台上的宣纸上随意地勾画着。苦石忘我投入,埋头勾勒渲染,挥汗如雨,却如痴如醉。友皆惊讶如此环境人何以堪,苦石笑言:愿作山下一顽石,不畏风吹雨打,无惧酷暑寒冬,唯爱好作画,就连梦中亦在作画,天马驰骋于云端。
众人环顾二楼画室,门窗上贴满了赵孟頫、徐悲鸿等名家杰作;书橱中,摆满附有马图的小人书,桌下堆着一撂厚厚的稿纸,旁边是一支古韵味浓挂满墨笔的龙形笔架。
苦石欣然介绍,正绘制《百马图》,已画十余米,即将成卷。
苦石画马,是因千万匹马首先活在了他的心中。闭上眼,他的眼前就会有群马风驰电逝而来,那些野性和力量的精灵会从他的心中流于笔端,那时的他实际上已经入定。平素若无人来访,他一天的时间几乎都倾注于丹青。
问其为何执著于此,苦石呵呵一笑:“生活就是我的母亲,我选择画马是对艺术的追求,我绘的每幅画就像自己的孩子。为了把他们抚养成人,我要辛勤劳作。”
苦石画马,富含真意,追求无形胜有形的意境。在苦石的眼里,那一抹浓墨,可作马脖,亦为马尾;那一格留白,或是马颈,或是马腿间的映衬。每每下笔,皆是凝神用心沉思后迸发的灵感火花;一旦下笔,信手拈来,马的任何神情任何姿态,他都胸有成竹,水到渠成,笔一落纸就是一幅妙趣盎然的佳画。
苦石笔下之马多奔腾状,笔墨深处展示的是一种拼博进取、积极向上之神态。他遵循中国画传统,不拘泥于自然细节的精确描摹,而是讲求写意,通过笔墨将一种奔腾不息的精神传达出来,这种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正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他的笔下,飞奔的神龙马,那腾空而起的英姿跳跃着欢快欣喜的优美乐章;双飞的龙驹,那首尾相依的眼神彰显了风雨同舟的英雄气概;竞渡的群马,那星夜疾驰的场面预示着百舸争流的人间胜景。
苦石常说,他画的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探寻那种“美的东西”,正如他在《神龙》图上的题诗:“良驹万里自成群,奔腾跨跃各有神。踏平坎坷成大道,驾雾腾云望红尘。”
苦石为人朴实直爽,不苛求名利。他画马源于内心深处的真性情。曾有南方商贾,为装点门面,寻至户县,欲出高价收购图画,却被其拒之门外。又有素昧平生爱好丹青的樵夫或司机,慕名而至,聊到兴起,苦石辄以画相赠。
有人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而苦石的画可以说是“画中有诗”。在他的笔下,既有对生命的礼赞,又有对情感的宣泄,还有对人生的探索。他把自己融入了画中,马儿演绎着他的生命之歌:“日行千里骑黄骠,跋山涉水气更豪;自从遇见伯乐面,化作神龙更逍遥。”
对于艺术的终极价值,苦石心中永远刻着那句座右铭:当一名国画家最应该知道的是,每天要思考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然后加倍努力改进,一点一滴地完成自己的艺术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