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我唱 荡
荡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
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
上天生养众百姓,不守信用尽撒谎。
善始之人很常见,谁能保持到终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如此凶暴又强横,如此聚敛乱贪赃,
如此居官享厚禄,如此弄权太猖狂。
天降专横傲慢君,群臣助他兴风浪。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忠臣贤士在朝堂,奸臣小人乱嚷嚷。
流言蜚语泼脏水,乱臣贼子坏朝纲。
忠臣贤士被诅咒,没完没了遭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你在国中乱咆哮,却把恶人当忠良。
知人之明你没有,缺少贤良在身旁。
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上天让你别酗酒,更没让你学坏样。
礼节举止你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
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太荒唐。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怨声载道如蝉噪,如落沸水和滚汤。
大事小事都败坏,你却还是老模样。
全国人民生怒气,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废弃旧规章。
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
这样不听人劝告,国家将灭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倒下根朝上,
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败坏难久长。
殷商教训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原典】《诗经·大雅·荡》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衍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注释】
(1)荡荡:任意骄纵、不守法度的样子。上帝:托指君王。
(2)辟(bì ):君王。
(3)疾威:暴虐。
(4)辟(pì僻):邪僻。
(5)烝(zhēng ):众。
(6)谌(chén):诚实守信。
(7)鲜:少。克:能。
(8)咨:感叹声。
(9)女:通“汝”。殷商:本指商纣王,此借指周厉王。
(10)曾:乃,竟然。强御:强横凶暴。
(11)掊(póu)克:聚敛,搜刮。
(12)服:任。在服,即在职,在任。
(13)滔:放纵不法。
(14)兴:助长。力:勤,尽力,竭力。
(15)而:通“尔”,即汝。秉:操持,任用。义类:善类。
(16)怼(duì):怨恨。
(17)寇攘:像强盗一样掠取。式内:在朝廷内。
(18)侯:于是。作:通“诅”。祝:通“咒”。
(19)届:尽。究:穷。
(20)炰烋(páo xiào):咆哮,怒吼。
(21)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
(22)湎(miǎn ):沉迷。
(23)义:宜。从:通“纵”。式:用。
(24)愆(qiān):过失,错误。止:容止,行为。
(25)俾:使。
(26)蜩(tiáo):蝉。螗:蝉之大者。
(26)由行:学老样。
(27)奰(bì):愤怒。
(28)覃(tán):延及。鬼方:远方。
(29)时:善。
(30)典刑:旧法常规。
(31)大命:国家的命运。
(32)颠沛:颠仆,倒下。揭:举,此指树根翻出。
(33)鉴:镜。此指借鉴、教训。夏后:此指夏朝末代君主夏桀。
【沧海诗评】
根据《毛诗序》的说法,《大雅》中紧密相连的《板》《荡》这首诗,都是讽刺周厉王的作品。后世常常将“板荡”连在一起,用以代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就是其中的名句。西周从夷王起,就衰落不振。厉王执政,朝纲大坏,民不堪命。《国语》曾记载召公谏厉王弥谤一事,就是对其暴虐无道的真实反映。而召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警语,更是声震千古。《诗经》中的这首《荡》,则是召公用诗歌的形式,劝谏周厉王不要以夏桀、商纣的暴虐无道断送周朝的天下。正如《毛诗序》云:“《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然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
诗共八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运用呼告的语气,一开篇就揭出上帝之“荡”,亦即放荡骄纵,不守法制,作为全篇的纲领。这上帝表面上好像是上天、天帝,但明白人都知道,他就是当朝的天子,只是诗人不便直接指明罢了。从第二章开始,诗人假托周文王指斥殷纣王,指出整个国家贪暴横行,政令失常,贤士遭贬,奸邪猖狂,饮酒放纵,政事荒废,民怨沸腾,内忧外患的种种现象,借古讽今,警告周厉王夏桀是商纣的镜子,要接受殷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悬崖勒马,改弦更张。全诗有如晨钟暮鼓,可以振聋发聩。
这首诗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绝非个例,正如诗歌首章所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历史上的一个个王朝,无不是“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于是难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兴亡周期律。
战国大诗人屈原《卜居》中说:“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东汉赵壹《刺世疾邪赋》中说:“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竬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唐代大诗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说:“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
元曲领袖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说:“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罗刹海市》里说:“花面逢迎,世情如鬼。”颠倒美丑、曲意逢迎的怪癖,天下都有。小的惭愧被说成小好,大的惭愧被说成大好。如果公然保持男子汉的本来面目去游逛都城,而不吓得人们四散奔逃,大概一定会很少的了。那个献玉楚王的愚痴的卞和,将怀抱着价值连城的宝玉向什么地方去哭呢?理想的境界,只能从海市蜃楼的虚幻世界中去寻求!
帝王死后,后人评价其功过,都会给一个盖棺定论的谥号。评价好的,得到美谥;评价坏的,得到恶谥。在所有恶谥里,“厉”是一种极度的否定,其意为杀戮无辜,暴虐无礼。周厉王残忍好杀,听不进逆耳良言,特务遍天下,令人道路以目,不敢开口,结果国人暴动,犹如洪水决堤,冲毁了他的统治地位,让这个暴君被流放而死,一个“厉”字,将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真是像刀郎歌词里的黑煤球一样,不管怎样洗都洗不干净。
夏桀、商纣、厉王、幽王、殇公、哀公、灵帝、炀帝,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是“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谁能不忘初心,善始善终,打破兴亡周期律,走出历史的怪圈?真有那一天,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家国之幸。我们翘首以待!
{:7_381:} 红帽子 发表于 2023-7-30 15:18
多谢如花美意!:handshake 诗经是周文化的精髓。{:7_381:}{:7_389:}{:7_396:} 靳应禄61 发表于 2023-7-31 15:20
诗经是周文化的精髓。
先生高见,于我心有戚戚焉!{:7_389:}{:7_39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