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8008|回复: 1
收起左侧

1种酱油吃了必得肝癌 认清9因素远离癌

[复制链接]

55

主题

377

回帖

2246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2246
发表于 2016-9-20 0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酱油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品,中国人在很久之前就发现了酿造酱油的秘密。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酱油已经有了广泛的运用和生产基础。然而近些年,专家却发现,酱油和肝癌有直接的关系,肝癌病发率与酱油食用量呈正比。
8 q0 i, |- }* L; y( J8 b一般认为,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有防癌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酱油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常因卫生条件不良而受污染,甚至带有引发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散装酱油的问题会更明显。% E6 d+ A8 e8 }
实验表明,伤寒杆菌可以在酱油中存活两天,嗜盐菌可以在酱油中长期生存。在混浊、有沉淀、有杂质的酱油中,细菌数会高于标准百倍以上,这样的酱油如果不加热消毒就直接食用,就有可能致病。
! F% c) {" q0 `) Q4 Q另外,研究人员还从酱油中发现过致癌物质。台湾的流行病学专家调查发现,酱油的消耗量与肝癌直接相关。这是因为酱油在发酵的过程中,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大量的胺类物质,在亚硝酸存在的情况下,会合成致癌性的亚硝胺,而一些生产工艺差的厂家所生产的酱油极易受到霉菌的污染。因此,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除了购买质量信得过的瓶装酱油、不买散装酱油外,还应注意吃酱油尽量熟吃,不生吃。+ Y8 M1 ^+ }+ j, x
食用酱油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h& z7 I7 P2 A; r
1、食用酱油酱油易霉变,在夏日一定要注意密闭低温保存
( {: F# v9 i7 H4 {( Q. R2、发霉变质的酱油不能吃。! k3 p: o; {) Q$ L2 S2 b! o. A. y
3、服用治疗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时,应禁止食用酱油烹制的菜肴,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6 W7 d, |" v2 a
肝癌的9个因素你要清楚
2 W3 {# N# L# q; s! ]7 e1、病毒性肝炎:
1 L# V5 B3 }. b病毒性肝炎是比较多见的肝癌病因之一。一般来说,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肝癌病例HBsAg阳性率可高达81.82%。据报道,在HBV阳性的肝癌患者中可见HBV基因整合到肝癌细胞DNA中,所以将HBV视为肝癌发病的重要因素。8 J" L9 Y9 I' x/ w
2、肝硬化:- P# [6 U$ o+ _* G) r0 ]8 K; |
肝硬变与肝癌之间有密切关系。据统计,一般需经7年左右肝硬变可发展为肝癌。其中以坏死后性肝硬变为最多,肝炎后肝硬变次之,门脉性肝硬变最少。
/ D9 S- C# S0 [3、真菌及其毒素:
! o" _* n5 O0 ~黄曲霉菌、青霉菌、杂色曲霉菌等都可引起实验性肝癌。其中以黄曲霉菌最为重要。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B1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性比奶油大900倍,可诱发所有动物发生肝癌,也被视为是肺癌的病因之一。大量的科学试验已经证明,用含有黄曲霉菌或其毒素的食物,喂养实验动物,可引起动物的肝癌。易发生霉变的食物有大米、麦子、大豆、花生、玉米。
  g! p% N9 c; S. V4、亚硝胺类化合物:
( I6 V+ g4 v5 U" S- p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所以也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归为肝癌病因之一。; L9 W( L# w/ l4 ^0 L
5、酒精中毒:7 Z; j4 J* |  @3 B: F% i
酒精中毒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C% r, W& U6 e7 V  W
6、微量元素:. H7 c9 o2 u# `* w& p8 k: ?
目前在微量元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肝癌死亡率与环境中硒含量呈负相关,与居民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7 x2 w1 a' ^. X
7、药物:
0 r4 n2 d- D8 L) g+ X4 m& z某些药物有累积效应,起到致癌作用。
- a) k2 U" y" i! d2 d& K8、饮水污染:+ \' `$ K. Y3 |0 o( e
肝癌高发区调查表明,饮用污染严重的沟、塘水者肝癌死亡率高于饮用井水者,饮用深井水者肝癌死亡率最低。最近由于水质分析技术进步,我国及台湾地区均发现水中微囊藻毒素有明显促肝癌作用。; K  O# G+ j3 ^" r
9、遗传因素:& h; ]& T0 S* I1 P: ?; T; r3 C
肝癌高发区发现肝癌有显着的家族聚集性,尤其是有血缘关系的、近亲的、共同生活的家族中肝癌发生率高。从染色体分析,细胞免疫水平,DNA修复能力和遗传标记等检测中,均提示肝癌具有遗传的生物学基础。目前认为肝癌是具有主基因效应的多基因遗传病。来源: 大河网

191

主题

3255

回帖

1万

积分

柒.天山茗客

Rank: 8Rank: 8

积分
16604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6-9-21 06: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2 07:11 , Processed in 0.3468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