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但人们是否能安全进食,记者从市场到企业,从监管部门到检测机构,一路追踪部分调味品生产销售链条,却无人能给出明确答案。苏家屯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科负责人刘宏告诉记者,这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是由省里专家组考核后由辽宁省质监局颁发的,“有证,说明申请时的生产条件已经达标了。
& h2 Y& g" ?2 L& ?) W, _ 据新华社沈阳1月21日电(记者汪伟 初杭)加入羊肉精粉的开水就可以变身羊汤,猪肉涂上牛肉香膏竟能吃出牛肉味,想让肉制品口感鲜嫩可直接加入嫩肉粉……如今这些轻易就能改变食品特性的各类调味品、添加剂在一些食品批发商城随处可见。但人们是否能安全进食,记者从市场到企业,从监管部门到检测机构,一路追踪部分调味品生产销售链条,却无人能给出明确答案。2 e/ C* R( k6 X( k2 S% d
$ v/ d7 G( y( G/ A2 |
商家透露:食品“变身剂”主要销往饭店* g! K! m8 ^3 y8 F$ s& }2 d
; N* s2 W5 V( R 近日,有消费者爆料称,一碗白开水放入少量羊肉香精即可变成鲜美的羊肉汤,而成本不足一角钱。记者随即在沈阳市规模最大的小食品批发市场――中国小食品城走访发现,此类让白开水变身的香精、香膏种类繁多,且堂而皇之在架销售。$ Z% |, E3 E1 j; f
/ e" [; {3 Y5 N) D' R( w% d! A 在一家摆放着各式各样香精、增香剂的摊位前,女销售员向记者推荐一款“高倍透骨增香剂”。“这款货品,用量很省、用途很多啊!一斤料能调出四五百斤的卤肉,许多家饭店都在我这里拿货。要是做火锅,用筷子蘸一点,在水里搅一搅,味道就会特别鲜美。”: ^+ `5 F! D/ r! t7 o
) d* t: }1 m( X# y d4 {* X
然而,当记者以家里炒菜为由提出想购买些时,商家大多不建议使用,并声称这类产品主要是供给各类饭店。) `2 M+ q# G. T% r
1 h: f9 G% u: L1 `) \
一位调味品销售人员不无“热心”地对记者说:“这些东西虽然可能对人体没什么坏处,但经常吃估计也不好。一般饭店为降低成本,愿意批发一些回去用。如果你家里炒菜用的话,最好买一些我们这里销售的品牌厂家生产的味精、鸡精之类的传统调味品。”3 n/ [; _; g; ^; d. p7 H7 K5 y
/ ?% k. P0 c+ c% o" G!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厨师对记者说:“过去我在一些小饭店打工时,真用过这些调味品,有的就能让肉变嫩,有的就是为了掺假。尤其是烧烤店,用一些这样的东西,能让肉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 z, [+ k, c' e9 d" m- p3 i% S. ?" h. h+ X
产地追踪:小屋搅拌出的“纯天然肉精”
$ e8 Z; @# R4 x: c6 J" t. k4 Q) L( f2 P/ K# Z
“保证正规厂家生产,绿色纯天然的,都是鲜肉送进炉里做的精粉。”在沈阳中国小食品城,一位肉类精粉销售员对记者说。在这家销售商的货摊上记者看到,猪肉、鸡肉、牛肉等各类肉精粉规格均为500克,价格却仅为20元。/ j# |4 O( |; T! l$ `. L* }
* A) b" [& z: D9 K( Z
为实地验明企业生产环境到底如何,记者以加盟经营为由拨通了标签上的联系电话。但无论怎么说,一个自称是厂商代表的人也不同意记者实地考察。
3 k+ y3 [. y" [1 i# T7 Z/ I
. U4 W1 b* s# {3 h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这家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远郊的厂房。所谓工厂不过是个三层小楼,铁门紧锁,透过窗户看进去,厂房总计不足两百平方米,里边空空荡荡,看不出有规模生产的迹象。在一间标明“实验室”的房间里,窗玻璃尘迹斑斑,窗外挂着蜘蛛网,室内简陋的试验器皿上污锈可见,窗台上还有几只僵死小虫的残体。
( B& ]1 q/ o% ^3 } F
* `0 r% j# y, i4 d 四下寻找,没有见到销售员口中的“炼炉”,只有一台搅拌机式的加工仪器在角落里兀自摆放,同样也未见各种肉类原料踪影。倒是在厂房一角发现了一间储物室,里面有几十个白色编织袋堆在一起,包装上写着“味精”字样,旁边放着十几箱写着“小号胶料”“乙基麦芽酚”的纸箱。
' p5 c& J0 B I8 G" }: R
$ j6 ]' ]" C; q* g 一位家住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家工厂常常数月也不开工,每回开工时也只有两三个人工作。他们把编织袋里的东西倒在一起,放到加工仪器里搅拌上小半天时间就做好了,成箱产品运走。“从来没见着往里运鸡肉、猪肉,但做出来的东西虽香,可有点呛人。”
# K* \5 D4 x9 l7 e# d# I4 N e5 x
; ]. p' y8 l$ D3 k' h& q. e 负责巡查该企业的苏家屯区质监局专管员王平说,这家企业销售的“牛肉精粉”“鸡肉精粉”制作工艺其实十分简单,“生产时三四个工人把味精等调味料按配比用机器搅拌在一起就成了。只要厂家提供出原料生产许可证,就可以允许生产。”+ b# w/ r" F: \* I
9 ~3 j, u4 D" P' j7 t! u$ D! D 相关部门:“变身剂”是否有害给不了答案
5 \; R8 v a) m4 }( i) n# H n7 y2 O5 H( e
与记者一样,质监部门也会吃“闭门羹”。王平说,这种小型企业生产一天可以卖上几个月。去年他曾4次到该企业探查,就两次遇到停产。他表示,企业停产和生产由自己决定,监管部门无权干涉。1 P5 E" b$ \8 V
2 y0 X5 D2 H9 g3 o* }0 p% V* ^- F
苏家屯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科负责人刘宏告诉记者,这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是由省里专家组考核后由辽宁省质监局颁发的,“有证,说明申请时的生产条件已经达标了。”5 |- I8 A4 @8 H9 d6 {
$ v6 W, w+ Z @2 W; h: d4 { 负责为这家企业办理注册登记的苏家屯区工商局专管员白红光说,该企业成立于2010年,只要是“有营业执照的商户,能提供所售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就可以依法销售”。
$ {; d6 L. ]6 U* L" e5 b2 c) }7 a8 d, F4 X" _. h
谁能保证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都是真的呢?沈阳市中国小食品城工商所所长穆守才说,工商能查到的许可证大多是复印件,鉴别真伪基本凭经验和感官。“我们希望与质监部门共享信息来查询生产许可证的真伪,但目前信息隔断,很难实现。”
7 ?1 u0 s o$ O: Z5 a* x
# S. [( I% s# V6 z+ W# ~ 为了搞清楚这些食品添加剂是否对人体有害,记者带着实物到辽宁省的一些检验机构检验,但被要求“需要列出想检验的有害物的详单,才能按详单中列明的物质检测是否超标”。& D% n" }& m# f. l6 b: |: c
1 V2 } i/ X. m3 }' M2 s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须按照国家规定在业务范围内进行检测,出具权威的检测报告。对于国家标准外未知添加物的检测属于模糊检测,难度大、费用高。所以针对普通消费者提出的模糊检验需求,一般检测单位很难完成。$ o; @6 D6 b) x9 h
j' G- q, x: n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高彦祥说:“对于肉味香精而言,热反应是制备香精的重要加工工艺,而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国科学家相继发现热反应会产生‘可能对人体致癌物’。目前,我国对食用香精安全性研究并不足。”- K3 n2 ]4 v6 g) X* }: G
2 \: \, I, W5 ]6 u3 l$ j5 ?
高彦祥认为,发达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严格管控,不符合标准、安全性难以验证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上市流通。但是我国像食用香精这一类复合型食品添加剂却没有国家标准或标准粗略。这样的产品大行其道,令人担忧。
1 M( j/ E9 c/ B( b, q6 N, p' @& ~& Q) h R! a5 I- t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