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164|回复: 0
收起左侧

我为保险正名!摘录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21: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这里思索中国人的伤痛,遗憾,悲凉和未知的灾难....

中国人往往因为曾经的苦难和挫折而让自己的神经变得非常敏感,因为文化大革命,于是人们对于学生活动或者是其他大规模的运动都会有全员性的反对和相互影响,有点像股市里的跟风的效应,所以当有人说保险不好时,总是泛滥千里一样的人云亦云,究竟保险是什么?保险行业有什么问题?保险产品有没有用?我或许孤陋寡闻,至今我还没有见到一篇用文学笔触或者浅显明白的话语解释清楚这个一直以来让政府,保险从业人员还有广大国人明白的话题...
一百多年前,清朝最后一位实权人物慈禧在第一次见到洋鬼子的照相机时,非常恐惧地认为这个白烟一闪就能留下相片的怪物一定是可以摄走人的三魂六魄中的其中一种,可是随着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接受,慈禧也是慢慢让相机在紫禁城生存,而且自己和李莲英还一起浓妆重彩地扮演老佛爷和送财童子留下了一张让人回味的老照片。

中国人的悲伤来自于近现代屈辱的历史,因为它隔断了我们和世界文明的联系而固步自封,保险这样一个行业也是现在西方国家兴盛和为人所接受300多年后才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和生活中,真正因为她的代理人制度,寿险产品模式进入中国太晚,至今不超过20年的时间,所以很多国人是否真正理解保险的涵义和价值就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满心欢喜的接受?

我的培训中,我经常做这样一个简单的说明:左手拿一张一元的RMB,右手拿一张一百的RMB,我的学生开始都不了解究竟代表什么意义,不知道以小换大究竟有什么价值。我会告诉他们,其实许多中国人,包括没有入行之前的我都不明白这一元钱就代表我们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而100元就是保险公司在我们遇到困难,比如意外,身故,大病等情况可以给我们或者受益人的保额。当然这只是一个功能的说明。不涉及具体数字是否按照这个比例兑现.
如果我们了解这个很简单“以小换大”的道理,一定会发出一种感叹,保险就是这么简单吗?真的,往往最复杂的东西可以用最简单的表达来陈述。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她的价值,就像我们解释人生,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从摇篮到坟墓,很简单,但是生、老、病、死的过程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和辛苦,其中又有多少的悲剧发生,每天有多少的遗憾令人慨叹..我从事保险已近六年,庆幸我自己始终在一个对保险的意义有正确理解而且不断践行的环境中生存和工作,我的思索和对保险人生的理解能够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去旁观和融入,就像我在惊闻九江大桥事故时,第一反应就是跌落水中的冤魂是否已经为家人准备了充足的人寿保险。或者是否有哪怕十万的赔偿金可以给年幼的孩子,和工作能力稍弱的太太。往往我自己都可以得出的答案是“肯定没有”!!!。
这是中国人的悲哀,恕我说的太直接,因为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很值钱,这是一片沙漠,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才能让更多人明白在死亡和意外之后,除了留给家人银行存款之外,或许只是区区几千或者几万,还有就是一张薄薄的死亡证书。
而在国外,上一代在离开这个世界后,给后代留下的不仅是银行存款,同时还有一份“以小换大”长期累积的保单余额,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是一种身价的不同,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在魂归天国后,家人往往可以获其荫泽,中国人不同,一文不名地死去,只有一张死亡证留给家人号啕大哭。
我的父母是在内陆省份,其实家庭环境不差,但是中国的经济正在将社会的包袱,体制的重担和计划经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所谓的“软着陆”却实际是强行地施加给了各阶层的市民,
没有人可以确知他的养老社保可以在七十岁以后领取300或者500元的养老金,因为没有合同写明,因为国家早已负担不起!我非常担心社保的医疗保险能够在二老患病后赔偿多少钱..据我的了解只是一个小小的比例,更多的是我自己去负担他们可能深不见底的高额医疗费用,这种事情不是我们不想面对就不会发生的。
我的父亲对于人生的态度非常豁达,有时和我聊天,聊起死亡这个常人比较避忌的话题,他说,他在农村已经找了一个好的墓穴,准备买下来等百年之后入土为安,我听完后无语,因为保险的工作关系,我了解了生活中很多的悲剧,一个伙伴,40岁出头,曾经非常风光,家有楼,又车,因为父亲六十多岁时,突然中风,需要医治,在医院里躺了很久,花了五十多万,拖垮了正值壮年的我的这位朋友,天天为钱发愁,即使是知道人已经不能救活过来,难道你可以放手不救吗?中国人的孝道往往令我们愿意独立承担,却不知完善的医疗保险的保障本来可以避免这种无奈而悲壮的故事发生!

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家庭或者三十而立的男人,女人面临着与我们同样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的父母真的不幸罹患疾病,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会很快花光,哪怕你是非常有钱也无法赶上医疗费用的庞大开支!我相信在中国与我这样一个同样收入阶层的人占大多数,甚至还不到这个收入,我想问你们一句:如果遇到了,你会怎么办?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保险依然持抗拒的态度?
为什么在根本还没有和保险公司沟通的情况下就推走保险营销员呢?
为什么在没有接触到保险服务的时候都会口口声声说保险的是非呢?

原因很多..有历史原因,有体制原因,有保险公司的原因,有消费者的原因,结果导致保险行业整体声誉低,抗拒率高,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整体脱落率低。我也常常思索这样一种现状的原因。
社会大众对保险产品是愿意接受和了解的,否则就不会有近100间中外保险公司在中国驻点,13亿人中,真正购买保险的人群是极少数,不超过10%,因为中国的保险几乎空白,才有他的不断增长和成熟,这是他的现状和不足,才有国人对他的误解和无知,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我们落后,就像八十年代的西方已经使用CD,而我们还在使用卡带一样这是文明的落后,
保险为何会遭人反感呢?
其一是,市民传统地认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低,做事情的方法让人难以接受,比如许多销售人员是在街道上阻拦行人作调查问卷,是不停的打电话要求客户与其见面,甚至在休息时间还不依不饶地在电话里推销热卖的商业分红保险,形象也让人反感,穿长袖衬衫不带领带,卷着袖子,常年穿这发皱的旧西装,斜挎着用了不知多久的公文包,可能已经拉不上拉链或者已开了线。诚然,基于这种情况对客户印象产生这样的反感是有道理的,而且也是在侧面提醒保险从业人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形象的改变。在我与学生的沟通中,我经常提醒保持专业的形象让人对保险人更有信心,专业的知识可以提供给客户必要的帮助。
相信还有许多专业的保险人在默默努力,维护着这个行业的行业和品格,为改变现状而耕耘。
第二是,一直以来在保险行业中都有害群之马玷污着这个原本神圣的工作,留下了市场的恶名,毫不夸张地说是很多保险从业员自己砸了这个招牌,为后进者制造了非常多的障碍,在我的博客中有说道“贪,嗔,痴”等六戒,其中许多保险业的渣滓就是动了“贪”念而不择手段地误导客户,赚取暴利,用无用而虚假的承诺透支了客户,亲戚对自己的信任,这是整个行业都需要反思的问题,如何在追求高业绩的同时,保证我们的业务人员不隐瞒,不误导。。。实事求是地告诉客户什么可以赔,什么不可以赔,
多年的实践表现出其实往往最诚实的人就能够获得最扎实和最长久稳定的成功。因为骗人一时,骗人一事,但不可能骗人一世。这种人最终会被保险行业所淘汰,被众人所唾弃!
第三是
,代理人更多地用浮躁的心态在从事这个需要尽心尽力,长期耕耘的事业,保险客户是从业员的衣食父母,应该长期呵护和提供必要的服务。

现实往往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行业进进出出的人数高达2000多万,许多原来需要长期服务的保单都出现断保或者是服务缺失,所以经常在行业整体性出现
保单失效,理赔无人跟进,投诉无门,续期保费无人受理,保单内容变更手续繁琐等客户经常抱怨的问题,
浮躁或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保险从业人员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迅速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而将客户的保单抛置一旁,让客户面对直接与保险公司沟通并索求服务的状况发生。
正是由于种种抗拒和反感,让国人不愿再提保险,免谈保险,留下的却是充满了遗憾和种种的痛苦。读者或许认为我是在夸大其辞,前文我所举的例子,是发生在我父母身上的真实情况,全中国又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呢?

但我真的想大声鼓呼,醒醒吧,同胞们,你们都是非常有价值,可是无知的人们却不知如何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延续自己的价值!
一个对家庭的经济负绝对责任的男人,老公,父亲,多种角色决定他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就像一部印钞机,齿轮转动的周期是30天,每个月都可以印出4000.5000RMB,周而复始,这是太太的生活费用,儿子的上学费用,但是机器都有保养的机会,都有可能停止运转,更何况这位家庭的经济支柱是血肉之躯!
当有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的家人怎么面对呢?

如果他正在按揭贷款,一栋供款15年的房子,哪怕你已经完成了10年,如果三个月没有按时交回银行按揭款,银行会做什么?!他会告诉这位太太,你们在这里安安稳稳地住下去,你先生的债我们一笔勾消了!银行能够这样说吗?
不会!他会请这位太太和孩子尽快离开这栋房子,然后银行尽快把房子作为抵债房卖出去,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世态炎凉!
一个正值壮年的白领,衣着光鲜,似乎有很好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但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明天我们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是否有超过3个你的朋友可以在2小时之内借5万元治病的钱给你,请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有,恭喜你,如果没有,那么请你像我一样,真正开始人生的沉思吧!


感谢上帝赐给我这份神圣的工作,我真诚的希望所有的人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咨询:1502995656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5 01:40 , Processed in 0.1857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