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762|回复: 0
收起左侧

古代讼师的撼人诉状

[复制链接]

539

主题

26

回帖

4397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4397
发表于 2011-9-25 07: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东峰 于 2011-9-25 07:18 编辑
$ J- ?# o, s# P5 l& s
- u* W* S1 B) h' U" B) I
漫话讼师
俞飞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人民法院报2011年9月16日
    回眸国史,讼师之祖,首推郑国大臣邓析。他与小民约定“大狱一衣,小狱襦袴”,作为代理诉讼费用。荀子批判他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导致郑国大乱,民口喧哗。执政者以扰乱民心,诛杀邓析。
' @% S3 U; a' H# }8 T

& G3 O! X0 F* j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有一段精彩评论:“尤可怪的,又有一等唆讼之人,哄骗愚民,勾引兴讼,捕风捉影,设计铺谋,或诬控良善,或妄扳无雇。引人上路,却于暗中分肥;设有败露,他即远走高飞。小民无知,往往为其所愚,莫不被害。”最能代表时人对讼师的态度。

. d1 B% M. v7 t  [* X* r. O6 n
    朝廷眼中,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治民之具的法律,只能操之于官府之手。若让讼师上下其手,势必太阿倒持,后患无穷。

, Q  G& |5 R2 u: r2 j8 N
    为打击讼师,《唐律疏议》专设两条罪名:“诸为人作辞牒,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到了讼师层出不穷的宋代,官府衙门在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大明律》以“发边卫充军”严打讼师。清代《大清律例》首次在法典中点名讼师,“教唆词讼”一条,规定得不厌其详。

0 e2 \! G5 r8 Z8 k4 M! O
    饶是如此,百姓一旦兴讼,还是离不开精通法律的讼师,以求胜诉。多少见招拆招的讼师,才大心细,刀笔功夫惊人。

& V0 H1 W3 @; N, x
    清代名讼师钱延伯,早年处理一难案。少女倚窗远眺,楼下恶少顿生恶念,对窗脱裤,嬉皮笑脸,猥亵难言。少女无意窥见,羞愤不能自容,唤来丫鬟哭诉,后上吊自尽。其父屡次控诉,官府以法无明文不准。钱延伯受二千金,状子中有两名句:调戏虽无言语,勾引甚于手足。

' z# o7 T2 e0 R" j+ Y: w) ?8 ~2 H
    此案之所以棘手,无非少女自杀,确非谋害,且属猥亵,又乏证据。《大清律例》规定:“凡语言调戏,手足勾引,因而致死者论斩刑。”恶少之恶行,谓为调戏,则无语言;谓为勾引,又非手足,断难坐以杀人大罪。讼师下笔如刀,轻轻添上“虽无”“甚于”四字,将纨绔子弟之恶相,刻画地活灵活现。恶少终以大辟论罪,钱氏之名大噪。
$ f2 @" z5 {4 d4 @! N+ z( _# f
    另有乡绅之女,为恶棍强暴,且勒索金镯而逃。罪犯落网,送至官署。乡绅欲置之死地,又不愿提及逼奸情形,向李讼师讨教。讼师听罢,将诉状中“揭被夺镯”四字,改为“夺镯揭被”,解释道:“前者目的在谋财,揭被不外是手眼而已,只犯一项罪名;夺镯揭被,则是先劫取镯子,后实施强暴,两罪俱发,必死无疑。”乡绅大为叹服。
, M4 ?% W6 a1 f' l
    《清稗类钞》记载一则故事,有不孝子被老父告到官府,当时忤逆罪可判死刑。此人魂飞魄散,求助讼师。讼师便问:“有妻子吗?”那人说有,还很年轻漂亮。讼师微微一笑:“写几个字让我看看。”然后模仿笔迹,提笔在那人两个手心里都写了字。告诉他说:“父亲可以告儿子,儿子却不能说父亲的不是。次日见官,只许痛哭,不可声辩。”如此这般。

$ ]- X! _2 h5 Q& Q
     公堂之上,儿子一言不发,痛哭流涕。县官气急要打,方膝行向前,伸开双手。县令一看,左手写“妻有貂蝉之貌”,右手写“父生董卓之心”。命他写几个字核对,果然字迹相同。县官左思右想,应非讼师所写。暗暗点头称是,痛骂其父:“老而无耻,为老不尊,竟要加害孝子?还不速速退下!”
+ L1 s* _* Y) c9 r0 [# Q% }/ C& t) a7 v
    女讼师,同样不让须眉。《小豆棚》载,浙江湖州女讼师,外号“疙瘩老娘”,刀笔美名远近闻名。当地一富家儿媳,夫死打算改嫁,公公不许,强迫守寡。她向疙瘩老娘求援,以一千六百两银子的重金,换来一张十六字的状子:“氏年十九,夫死无子,翁壮而鳏,叔大未娶。”

2 o4 ^4 y' M$ X
    按照国法,公公与儿媳私通为死罪,弟弟娶寡嫂同是死罪。从状子上看,守节难免失节,改节方可全节。无怪乎,状子刚呈上去,县官读后大惊失色,立刻提笔大书:准嫁准嫁速嫁。

3 K" f) _/ U. y  b3 p
     擅长为当事人出谋划策的讼师,自己遭遇不测,往往也能兵出奇招。道光年间,直隶总督琦善,查获一名吕姓讼棍,准备严惩。讼师自知罪责难逃,便以在河间府老家的父亲名义,写了一张控告自己“忤逆不孝”的状子。审讯之时,按照律例,拿获讼师,例当发遣充军;而不孝之罪,也当如此。不过二罪并发,按重者论,不孝事关伦常,属“十恶大罪”,遂以此定罪发遣。谁知才过两年,讼师之父,以思子心切为由,请求官府将儿子释放回家。官府苦无理由拒绝,做了手脚的讼师喜获自由。原来按讼棍罪发遣,罪在不赦;而不孝罪发遣,父母有权请求开释。熟读法条的讼师,钻了法律的空子,故能玩弄官吏于股掌之上。
9 s" S" s( m/ P, `6 n) H
     清代四大讼师之一的杭州人诸福宝,看到活活踢死村夫的土豪,拿出十两纹银,作偿命资。诸福宝路见不平,代拟一状词,写到:夫身有纹银十两,已可踢死一人,若家有黄金万镒,便将尽屠杭城?讼词掷地有声,脍炙人口。土豪最后认罪伏法不提。
- B! y5 R2 X* {% B
     古往今来,讼师中从来不乏高人奇士,摘奸发伏,惊心动魄,冤者得白,奸者坐诬,大快人心。讼棍必当惩,讼师不必禁!当为妥当之论。
: O4 `0 }4 n5 K. g

- E7 Y5 l& o8 L/ j+ k" O+ S+ k
联系电话:135725515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5 06:12 , Processed in 0.1030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