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西安丰园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总经理杜锡莹7 g o& a) \# W8 M/ N
秦岭北麓,甘峪河畔,有一处地方,李杏飘香,名闻全国。这就是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理事、西安市李杏研究所所长杜锡莹先生创建的西安丰园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有200多亩杏、李、桃的种质资源圃、试验果园和苗圃,园区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成为我国杏、李产区果农心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0 j' j# C; q- H: K- G
一、杏花深处有追求, 农户子弟成专家
7 ~/ Y3 Z8 T( e$ K" Q 杜锡莹出生于1954年,家在蒋村镇郝寨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文革时,家里被补定为地主,于是,初中毕业,他就失去了读书深造的资格。1974年,他被当时的生产大队指派去果园当技术员。从此,他与果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 d, x) C4 J+ g+ `5 i y3 _ 一到果园,出于爱好,他大量购买果树种植技术书籍,边学习边实践,并四处拜师学艺。当时正值文革后期,西北农学院、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经常被下放到农村带学生实习和培训果农,特别是咸阳仪祉农校果树专业的老师,对他专业知识的提高帮助最大。这一切,为他从事果树生产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_( u' L* Q4 V( A) f 果树生产一线,把式多,专家少。杜锡莹说: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可称把式;有专业知识,能指导果农解决生产中一般问题,应是专业技术人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独立的观点,有科研成果,才可以称之为专家。现在的他,在果树行业干了四十多年,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和其它专业技术性文章70多篇,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和农业发展项目10多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省内外同行公认的果树育种和种植技术专家。# ~# h/ e7 Y I0 P" ^( F
跑万里路,读千本书,拜百人师,这就是老杜从初中生成长为果树专家的成功之路。
[1 [. N# Q2 P: s3 F( s, w9 @* O 二、青园追梦凤凰曲,杏雨吟诗杜李篇
5 F5 L9 _6 Q9 \/ F* @) M1 k( C+ m" D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有上下求索,不懈奋斗,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老杜的人生之路,正是这样一条坚持初心,不断追求的道路。6 ]% c2 b+ k6 t
改革开放之初,老杜承包了村里的果园,种植苹果,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2年,关中地区的苹果园大面积爆发果实“霜环病”,该病当时被多位权威专家认定是花期冻害造成,但老杜在实践中发现树势徒长才是该病的主要内因,控制树势徒长,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根本。他撰写的《苹果幼果环状失水原因探讨》一文在《西北园艺》发表后,先后被《河北果树》《烟台果树》杂志转载。此后,他多次预见了该病的发生与否,为许多果农减少了损失。
0 o# M; n( \/ u. X8 \/ M9 | 1995年,周至、户县猕猴桃产区果实日灼病爆发,损失严重,当时所有文献没有关于猕猴桃日灼病发生规律和预防的记载,老杜多方调研后认为,引起该病的内因是过量使用了果实膨大剂,高温、强光只是外因。《西北园艺》刊登了老杜撰写的《猕猴桃日灼病发生规律和预防》之后,该文又被中科院编入《现代农业研究论文集》。! K) i+ O5 b9 `7 @
1994年开始,老杜将目光投向了相对冷门的李杏育种和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杏树有“十年七不结”之说,产量低而不稳,种植风险极大。老杜认为问题越大、越多,研究才更有意义,研究成果才更有市场。他创办了户县果树试验站,广泛收集国内外杏、李品种资源,开展以杏为主,兼顾李、桃的新品种选育工作。2002年,他在果树试验站的基础上注册了西安丰园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他创办了西安市李杏研究所。2010年,他当选为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理事。
% n5 O1 `* P4 ^! F 为了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早熟杏更新换代品种,他带领年轻技术人员坚持科技攻关,现已育成通过省级审定(登记)的杏、李、桃新品种8个,其中4个已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他主持选育的“丰园红”杏以成熟早、果实大、色浓红、仁香甜等诸多优良性状,被省科技厅项目验收专家组评价为“是我国早熟杏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主持选育的“西户红李”,2013年在全国优质李评选中荣获“金奖”,后又在2017年杨凌农高会上被评为“后稷特别奖”。
' a$ j( d3 @9 V 目前,丰园公司已收集国内外杏品种资源140多份,其中重点收集、保存了西安地区的30多份地方杏品种资源,先后为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提供杏李品种资源30多份。0 b6 q j3 e- T- }4 K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持,老杜竖起了一面杏红大旗,丰园公司育成的“丰园”系列杏新品种已成为国内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杏产区的推广品种。著名作家叶广芩在参观了公司杏、李、桃实验基地后,深情题字:“杏花深处”。著名诗人李景宁特意撰联:“青园追梦凤凰曲,杏雨吟诗杜李篇”。$ e1 t; r7 x4 @% y* R q* C5 h
三、服务三农作先进,科普惠农当头兵+ D0 F+ f- f: n8 X* i5 m# s/ y
作为从田间地头走出的农民专家,杜锡莹时刻不忘生养自己的这块热土,更没有忘记千千万万渴盼勤劳致富的农民兄弟。他始终扎根技术推广第一线,用满腔热情,帮助农民兄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 _3 c7 E% F# _
在国家科技部的“星火西进”项目中,他带动郝寨村发展成为“省级一村一品杏专业示范村”。他的《杏树花而不实的原因和预防》《杏品种的评价选择和科学栽培》等论文在专业杂志发表后,省内外果农纷纷来信或登门求教。省电台“农科新干线”节目多次邀他做客节目,接听热线,答疑解惑;省内外许多杏产区邀请他指导、培训果农。他不辞辛劳,先后培训果农1万多人次,他主先后培训果农1万多人次,他主持选育的杏、李、桃新品种被国内十多个省份果农引种推广。& @/ O) H! m: A
老杜的培训,以扎实的理论、丰富的实践和流畅的语言深受果农喜欢。许多长期困惑果农的技术问题,经他三言两语准确解答,就得到解决而又简单易行。因为贡献突出,他受到各级政府的多次表彰。2006年,他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国家科协和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18年又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十佳农业科技工作者”和“西安工匠”。" V, R# {% k3 x e
四、百尺竿头不止步,风物长宜放眼量
/ G) ` r2 ~; d4 g v" B; v 这些年,老杜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老杜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丰园公司连续创新的科技成果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受到政府多部门和多家社会团体的关注和认可。丰园公司成为西安地区最早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果业企业,并先后被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和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确定为理事单位。
6 ~- W% O) V/ _8 U 丰园公司坚持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绿色”果品。2015年,公司生产的杏、李、桃果品均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被评为“户县名品”。“丰园果业”“杜李氏”商标先后被市、省工商部门认定为市、省著名商标。
6 y, T+ _8 ~9 U# W9 O) h* K2 G 对普通人来说,这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但是,老杜却怀着更高的追求。老杜说,杏树的货架期很短,自己主持选育的“丰园29”和“丰园晚蜜”杏新品种分别成为我国最早熟和最晚熟的鲜食杏优良品种。但在这方面领先世界的法国,鲜杏上市时间是五月至十月,比我们还要长三个月!
: J1 S& W- b- F+ l 老杜认为:作为果业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使群众受益是最大的心愿。榆林市一位姓罗的果农,在日光温室种杏曾经连年亏损,老杜带去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指导,第二年该果农就收入十多万元。老杜总说,自己在鄠邑区的带动作用还不够,自己的梦想远未实现。常有果农问:你的品种是不是最好的?老杜答:没有完美无缺的品种,作为育种工作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永远在路上!
c# S* E' r% n! X3 w9 z 五、结语
9 y9 j2 N" r& c; i q 改革开放40年,对杜锡莹而言,是果品生产、新品种研发和技术推广的40年,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40年,是实现个人价值并惠及群众的40年,是不忘初心不断创新的40年。今天,他创建的丰园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有名的专业杏、李育种和技术推广型企业。* T/ H: H7 T, a7 O L
终南山雄伟壮丽,甘河水清爽纯美。以老杜为代表的鄠邑农业企业人,用自己的热血和激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谱写了一曲壮美的交响曲,告慰祖先,告慰这一方神圣的水土。5 ^: N2 ~5 w! O+ I. m
作者:鄠邑一中 杨望波
# Q: B4 Z- L& B, T0 s0 q7 Y2 k6 l: C; c9 @
, c: D! W7 u) V. y; h " G0 W7 G. I' g) V& w2 k
% w( p& b5 J; f2 V! l# F9 K' G
" }$ D: N1 ]) W2 W
6 s( I: n7 X; e; a# b+ G7 c
; h* I* P, `* G8 D/ Y5 k$ n
+ Z9 I* t+ i2 b1 r& V4 M7 l X4 w- V, ^+ r: |
" w) e {' w7 R N! m- Q6 d. P6 D# n @; I) E+ Q, I- b
8 V' c4 d/ e6 j6 |: f
" x# e+ K, Z' j4 O9 t$ N% ~3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