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万不要种大田,野草茂盛没人管。& M- a- F, X0 C. K# Z2 n$ X1 Y
不要思念远方人,一旦想起心如煎。5 r5 G. K G4 r2 K1 t+ P; p4 E
4 ~5 S' F9 h: d3 ]% n4 j+ l! a 大田千万不要种,密密麻麻杂草生。5 S1 K& ]# f: i9 W) h& \
不要思念远方人,一旦想起心发痛。
# ~( Y: w- L. f; m% t$ k
$ W/ z' ]2 T, w& t, a 孩子娇小惹人怜,扎着两只羊角辫。
( s" {+ F. E, V0 f7 k 才只几天没见面,忽然加冠已成年。+ u) t) L5 H/ o) u, u
原诗:《诗经.齐风.甫田》, T3 i" I, a! U) D1 p) e4 p! I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8 p# K+ |) \7 u8 n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G3 N! U) W# e2 M& i$ P$ C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N6 B+ ]( D" U5 t1 d1 D% ]
注释:
) Y& S; g/ @! H" K (1)甫:大。第一个“田”为动词,意为种田,耕种。4 d7 P% n8 r& y3 Y9 [) J8 d" N. k
(2)莠(yǒu):杂草。骄骄:草盛的样子,与下文桀桀同。
- h: w' r( f# A4 B (3)忉忉(dāo):忧思的样子。怛怛(dá):忧伤的样子。5 n% y7 g v( A j
(4)婉、娈:年少而貌美。
0 Z/ f, t( @: ^& x% o (5)丱(guàn):古代儿童头发左右分开扎成两把如同羊角。
1 E* u5 _2 G" s/ z( h. v( z/ P) @ (6)弁(biàn):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加冠,以示成年。5 U) l7 |1 s2 y c1 o
沧海诗评:
7 N1 x( q& N# g$ n# B 这是一首思念远人的诗。丈夫去了远方,家中没有劳力,良田荒芜,心中的思念亦如疯狂的野草,不可收拾。农业社会,谁不希望良田千顷?可是,当广阔的田地无人管理无人耕种一片荒芜的时候,展望田野,心中就不是喜悦而是触目成愁了。丈夫远离,妻子怎能不日思夜想?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都从扎着丫角的小不点变成戴着成人帽的大小伙了,丈夫依然不见踪影,真是不想则已,越想越难受,越痛心。“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怛怛)!”这不过是思极的反语、伤心语,说“无思”,恰是刻骨相思。, n9 J7 |2 G6 |7 a5 U! Q% t' ]
丈夫是什么人?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离去这么久?有人说是服兵役,有人说是服劳役,不管怎么说,兵役劳役都是有一定期限的,而诗中的情况显然是遥遥无期。因此,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应是求取功名。春秋时代,诸侯林立,群雄争霸,得人才者,方可称雄于天下。一方面,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广开门户,延揽天下贤才;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四处奔走,想要得到施展才华的地方。和隋唐以后的科举时代不同,在当时的情况下,人才被发现,被认可,往往需要更多的机缘,更长的时间。翻开春秋战国的历史,百里奚、乐羊、吴起、苏秦、张仪、冯谖、毛遂,一个个被褐怀玉不甘埋没的有志之士,抱定不出人头地不回家的决心,辞别家中的至亲,远离故土,奔走于不同的诸侯国,历尽艰辛,才可能打拼出一片天地。乐羊、吴起离家都超过了七年,才得到机遇。最典型的是百里奚,离家时已经三十多岁,到七十岁时被秦穆公拜相,这期间,老婆孩子遭遇灾荒成为流民,最终一家人在秦国团聚,儿子孟明视已经到了壮年了。真是“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l, ^. B7 W: B( l. m
百里奚等人算是运气好的,毕竟功成名就,青史留名。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可能一辈子都没能实现远大抱负的士人。平原门下三千客,真正飞黄腾达的能有几个?他们的妻子儿女又该怎么办呢?他们不知道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忧伤。对他们而言,真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呀!
; j. p4 k6 z* Z" j 朱熹《诗集传》说 :“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 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 ;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言下之意是,做人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要志大才疏,苛求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可备一说。+ E) b9 v- D, H2 a
D! Q1 \& L! z) o' ~6 q8 n3 m, v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