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6 x. }$ s6 P6 j2 B
叔于田
" t2 ^ G: o6 U. M 三哥打猎出了门,街巷空空不见人。, P7 g3 Y5 p( M6 }; E$ a- O+ o# p
难道真的没有人?相比三哥差几分。
- G5 R# F8 q9 ~5 b 三哥他俊美又宽仁。
- `; Q' t' o7 f
% m/ P6 `. l# r 三哥出门去捕兽,街巷没人能喝酒。$ s6 ^- S' [: N% I4 i' K
难道真没人喝酒?没人比他更优秀。
/ `3 K- d" l* Y# M 三哥他俊美又清秀。6 G" ^( Q6 L9 {. k2 y+ Y, f
3 |* f; c. q4 I) A1 R L, \( J+ P
三哥打猎到郊野,街巷没人驾车马。# x" [- f7 i: w6 h
难道真的无人驾?相比三哥本领差。
w( g; O9 U* ? 俊美勇武谁及他。1 Z! y* H* e! r& p; h; A
原诗:《诗经•郑风•叔于田》) u& @2 E$ W9 \& R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Z" B/ C6 D- i- E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 U$ c# o3 \9 G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h4 h3 D; k$ ^" g% ] l( ]
沧海诗评:
: z" o, x8 X5 D) a: F* Q) t$ _7 `; _ 这首诗,如果将“叔”单纯理解为伯仲叔季这样的兄弟排行的叔,完全可以看作一首爱情诗。一个姑娘爱上了一位猎人,心上眼里全都是他,觉得有他的地方才值得看,没他的地方则不值一看。大英雄举世无双,而在一个小女子眼中,她的心上人则是“举巷无双”。
" l3 m/ V( {# v3 l* z+ a 如果联系到这首诗属于《郑风》,将它看作是郑国历史的一段写照,也未尝不可,甚至更加耐人寻味。诗中的主人公,一般认为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翻开《古文观止》,第一篇就是《郑伯克段于鄢》。这篇经典古文,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大意是:郑武公在申国娶妻,名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叔段两个儿子。庄公降生时是难产,使姜氏很惊讶,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并且很讨厌他。姜氏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肯答应。等到庄公继位为郑国国君,在姜氏的极力请求下,将共叔段封到京,称为京城大叔。他不断扩展势力,整顿武备,准备举兵进攻郑庄公,最终失败外逃,逃到鄢。鄢城被攻破,又逃到共,最后死在那里,所以叫共叔段。8 X; p; Z: w+ L" } G
共叔段在《左传》里是一个被母亲溺爱,得寸进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反面典型。毕竟,历史是为成功者书写的,成王败寇,按照孔子的高徒子贡的说法,人一旦失败了而屈居下流,天下之恶就会皆归于身,换言之,脏水都会泼到你的身上。但是,即便在《左传》,对胜利者郑庄公也没有完全肯定,“称郑伯,讥失教也”,讽刺他对弟弟玩弄手腕,而不是诚恳教育,不是一个好兄长。后世更有人认为他是养成弟恶的伪君子。从他后来断绝母子关系、欺凌周天子的种种作为来看,也实在不敢恭维。因此,兄弟二人孰是孰非,谁优谁劣,实在难以判定。+ ?5 T7 n S3 I9 G, b" |
北宋王安石在《读史》中写道:“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历史上的共叔段灰暗不明,而《诗经》里的共叔段则光彩照人,魅力无穷。从这里,也许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人物的真精神,真风采。1 z! q: Q' @3 ?; u0 ~0 F& l0 ^; `
叔段去打猎了,街巷里就没人了。不是真的没人,而是没有比他更优秀的人,没有更加举足轻重的人,没有更让人由衷倾慕的人。这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绝代风姿、绝世才华、绝美境界,才会让人如此倾倒,如此礼赞?叔在巷有人,叔去巷子空,让人想起庾信的“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想起杜甫的“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推而言之,可以说:伍子胥一去,吴国无人;管仲一去,齐国无人;子产一去,郑国无人;孔子一去,鲁国无人;蔡元培一去,北大无校长;陈寅恪一去,史界无巨擘,钱钟书一去,学界无鸿儒;胡适一去,世间无君子。$ Z# J- A/ ^9 V) x8 A$ V
《毛诗序》说:“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欧阳修《诗本义》云:“诗人言大叔得众,国人爱之。”共叔段,一个文学史上光辉可爱的形象,一个英姿超迈、举世无双的翩翩公子!2 k+ h0 Q8 Z( S/ |4 d+ h
: s: o/ X( W- E4 Q, G [ C3 f2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