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人生 发表于 2016-11-10 10:46:43

这道小吃竟是慈禧太后命名!果然是“僚”!

中国的老作坊总是和季节密切相关,手艺人里有句老话:“冬糖夏醋”,说的就是什么季节做什么行当。天气越来越冷,正是做糖的好时机。而说到陕西的糖,就不得不说说,陕西传统名贵食品之一——蓼花糖。

蓼花糖是陕西省汉族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2011年,蓼花糖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抵西安访问,三原蓼花糖作为接待印度总理莫迪的陕西风味特产,备受国内外宾朋的关注。
蓼花糖状如莲藕或线棰,圆满丰实、洁白细腻,表为金黄色,粘饰芝麻,芝香浓郁,香酥甜脆,松酥适口。

“蓼花糖”还是“僚花糖”?
蓼花糖,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距今已有49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末时,每值腊月,南方一带的小贩,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即糯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临到年关,卖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寄存在亲友家里,挂在楼上让其阴干。次年来后,将其捣碎,和成条棒状,用油炸后再卖。这种隔年的陈年糕,经风露,又粉碎和成棒状,经油一炸,内部蓬发,体积膨大,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人们称其为“棉花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制作棉花糖的方法。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黄豆浆,使其更加蓬松泡发,并在其表面粘芝麻仁或白糖。食者交口称赞:“僚,僚得太!”故又称为“僚花糖”。

三原的蓼花糖为何这么有名?
陕西三原的蓼花糖是三原县传统名贵食品。

三原之所以能产生蓼花糖这样只有当地才有特产,这与当地丰富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分不开,三原县号称关中的“白菜心”,又是渭北商贾重镇,古有“小长安”之称,当地甘甜的水质也是制作糕点和蓼花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慈禧太后曾对它赞不绝口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地方官吏搜集珍馐奉献,将“僚花糖”作为地方名贵食品贡奉,慈禧太后品尝后对其大加赞赏。慈禧见“僚花糖”的形状酷似她在草原上见过的一种蓼花果实,觉得有趣,并取其谐音,遂云:“干脆叫它蓼花糖,既形象,又别致”。以后,人们便改称为“蓼花糖”。

1985年,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的引荐,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胞弟溥杰在品尝了陕西特产蓼花糖后,挥笔写下“蓼花糖宫廷食品”七个字,并盖印为证。


蓼花糖为何如此松脆?
蓼花糖以糯米为主料,配以黄豆、白砂糖、饴糖和芝麻仁、豆粉、蜂蜜、精炼植物油等,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蓼花糖个大体轻,金黄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芝麻和砂糖,里面是雪白的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别有风味。

蓼花糖制作工艺复杂。经选料、淘洗、浸泡、磨粉、蒸料,和面、擀片、搓条、制坯、阴干、贮存、发坯、油浸、炸制、浇浆、挂皮等24道工序制成。一般冬季制坯,四季加工成品。从投料到出成品需要半年时间。

清康熙进士温义,在《纪念堂遗稿》中有诗赞曰:“生性冰雪姿,胸怀若旷谷,色形似莲藕,风味告乃翁”。因为它看似坚硬的躯壳下,充盈着一个冰天雪地、有容乃大的世界。
在将军山古镇美食街,不仅能品尝到这道精致美食,还能亲眼目睹蓼花糖的制作哦!






看着肉质洁白,呈丝网状,皮色金黄的蓼花糖被裹上一层厚厚的芝麻,似乎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香甜酥脆与绵软易化。
果真,一口咬下去,蓬松的“果干”沙沙直响立即飘散出米香,再细品外层的芝麻,嘴内香气四溢,越嚼越有劲。



吃蓼花糖的口,定然要小心翼翼,唯恐将这梦的碎屑散落在地。吃完一个蓼花糖,也总会忍不住赞一声“僚的太!”,方能道出这其间的美好和畅快~




心随自然50 发表于 2016-11-11 00:13:34

{:7_390:}{:7_389:}{:7_39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道小吃竟是慈禧太后命名!果然是“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