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刘建良先生父亲节《回忆父亲刘浑厚》
回忆父亲刘浑厚父亲刘浑厚,一九二六年出生于陕西户县牛东乡西丰盛村一个比较富余的农家。一九三七年村小初级班读书,一九四O年县私立苍溪小学高级班读书,一九四三年户县一中初中班读书,一九四六年陕西省立眉县农校读书。一九四八年谷子硙小学任教,一九五一年回村劳动。任村团小组长、民兵连长。积极投身冬学活动。一九四九——一九五一年全县开展冬学活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北委员会:“关于开展冬学工作的指示:决定今冬要在西北地区争取动员291万农民到冬学内学习,并特别指出青年男女列为入学主要对象之一。同时教学方式区别各种不同地区作了明确规定。各级团组织应予以很大的重视,把冬学当成对农民特别是青年进行文化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①。”父亲从谷子硙小学抽调任专职扫盲教师,承担一乡八村的扫盲任务。当时户县第五区(五桥区)公所,驻南待招村②。一九五一年参加县上冬学教师业务学习会。冬春季随即办扫盲速成班。学习借鉴“祁建花速成识字法”,推广速成识字教学法,坚持数年扫盲工作,足迹遍布五桥、待诏、谷子硙、丰盛等村,每个村订立学习计划。号召、动员、说服广大群众尤其青年男女参加扫盲活动,帮助每个学员订立个人学习计划。经常了解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减少学习中的流动现象,帮助学员解决生活、劳动和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自制教具12件,夜校利用土幻灯(以蒸汽、手电筒作光源),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与广大扫盲教师一道取得了“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地头教,院落学”、“见物识字,包教保学”,“白天劳动,晚上学习”等经验。参加县上在玉蝉乡孙家硙举办的试点班,总结推广速成识字的经验③。父亲工作认真负责,扫盲成绩突出,深受广大群众拥护和爱戴。一九五二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户县五区牛东团支部附件一)④。一九五六年受到县文教科和团县委的表彰。积极参加中苏友好协会活动。一九四九年十月五日,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刘少奇为会长,宋庆龄、吴玉章、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张澜、黄炎培为副会长。大会通过《中苏友好协会章程》和向斯大林、毛泽东的致敬电。一九五0年一月传达毛泽东主席访苏情况。一九五二年,中苏友好协会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地举办了“中苏友好月”活动。一九五三年全国各地支会超过20万个,会员7000万,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大的全国性群众组织。一九五三年——一九五九年,中苏友好协会为配合国内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中苏友好、介绍苏联、学习苏联”活动。根据每一时期的中心工作,针对群众的生产需要和思想情况进行宣传。利用报刊杂志,举办图片展览,开办俄文夜校,举办演讲会和座谈会介绍苏联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举办展览11500多件,人们称这些展览为国内经济建设的“活教材”。一九六0年,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同中国签订的343个合同,停止257个科技项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苏友好协会作为宣传机构的使命走到了尽头⑤。回忆当年中苏友好协会从成立、发展、壮大至走到尽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建国初期,苏联老大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给予的极大支持。“中苏友好,介绍苏联,学习苏联”宣传教育活动,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及维护世界和平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尽管中苏两国后来出现分裂,但今天中俄两国良好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打破美国霸权行径和冷战思维,形成多极世界和比较平衡的世界秩序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父亲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带领青年农民参加各种活动。一九五一年加入中苏友好协会(附件二)。积极配合抗美援朝活动。一九五一年父亲带领村团小组掀起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学习的热潮,勇跃捐赠粮食,支援前线。西丰盛村团小组捐粮最多,被评为先进团小组。积极维护社会治安。父亲任村民兵连长期间,定期组织全体民兵搞好政治文化学习,学习《新民主主义论》、《中苏友好协会章程》等,经常带领民兵训练,参加县乡各种比武活动。土改时黑明轮流值班站岗,监督地、富、反、坏、右的活动,防止他们转移财产,比较好的维护我村及北牛村的社会治安。形成了村风正、民风纯、村民安居乐业的优良环境。随着年龄增长,父亲担任小队保管员,他坚持原则,认真负责,从未动用过生产队粮食和公共财物,对一些人贪占集体财物的行为极为不满。一些人“文革”中欲将我家从上中农成份促为富农成份,终因条件不足没有成功。我姐入团、出外工作和参加县乡活动都受到影响。一九八七年十月父亲因患心脏病逝世。父亲的一生艰苦朴素,干炼耿直,诚实坦诚,是非分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严厉教育,绝不允许子女有任何不良习惯。父亲是普通人,度过了平凡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坚毅、耿直、坦率的性格;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热心教育,热爱公益的优良品质;是我们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将永远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做有道义、讲奉献和守法律的好公民。 2015年5月4日附件一: [图片]附件二:[图片](1)县团委1951年长期10号卷(2)户县地名志户县政区延革713页(3)户县教育志30页(4)户县教育志134页(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8年第1期 一生严谨心为公,两袖清风世应颂。{:7_390:}{:7_390:}{:7_390:} {:7_389:}{:7_389:}{:7_38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