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居然曾和陈毅打过笔仗
1926年,25岁的陈毅是一个投身学生运动的革命者;30岁的徐志摩已经是名满诗坛。http://sucimg.itc.cn/sblog/oedd617b27feee15472cccc541f1e14fa1926年1月,为了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在北京从事学生运动的陈毅将自己在列宁学会的一篇讲话稿《纪念列宁》寄给了《晨报》,当时《晨报》的主编就是诗人徐志摩。徐志摩看过陈毅的讲话稿之后,好多观点都不认可,内心颇为不畅,于是便写了一篇题为《谈革命》的文章。陈毅的演讲稿原文徐志摩并没有发,只是摘出一些他重点,紧接着依次驳斥后罗列成文,满片文章,教育口气颇浓。徐志摩一陈毅的稿件内容为核心开篇:“我这里收到陈毅曲秋(陈毅的笔名)先生寄来的一篇油印的讲话稿”随后列举出了陈毅文中的基础观点“他肯定(一)列宁主义,或第三国际主义,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唯一的希望,打倒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唯一的武器;(二)中国共产党是间接受列宁孵育的;(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农工阶级的党;(四)国内国民革命运动是共产党,就是农工阶级,领袖指挥的;(五)因此,所有我们国民革命运动的成绩如上文列举的,直接是中国共产党的功劳,间接是俄国革命或列宁自身的灵感。”http://sucimg.itc.cn/sblog/oaf765b2348c47cb3dd2ceea04c70d4fb针对陈毅的这些观点,徐志摩认为中国社会需要的是“觉悟”,而不是昏迷的“邪梦”。事实上,当时的世界上马克思思想流传非常广,徐志摩此前就曾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所提出的阶级理论颇有疑义。“阶级,马克思说,是人类有历史以来,到处看得见的现象;阶级,按他说,往往分成压迫的被压迫的两种,这俩永远在一种战争的状态,有形或是无形。”徐志摩毫不避讳地说:“我个人是怀疑马克思阶级说的绝对性的。”在谈到列宁时,徐志摩说:我怕他。因为铁不仅是他的手,也是他的心。徐志摩对列宁的评价为:“他是一个理想的党魁,有思想,有手段,有决断。他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这就是他的危险性。”此文在《晨报》刊出之后,陈毅非常愤怒,当晚便针锋相对的写了一篇文章“教训”徐志摩,并刊登在了《京报》的副刊上。陈毅在“引子”中说:“我寄了一篇油印稿给徐志摩先生,为的使列宁纪念能在善于反宣传的《晨报》上吐露一点消息。果然引起了徐先生一篇《谈革命》的妙文,词旨渊懿,极尽讽刺挑拨之能事。”对于自己的主张,陈毅非常自信地在文章开头说:“今晚抽一点时间写这几句,与其说是与徐先生辩驳,毋宁说是促徐先生猛省。”当时候,正式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故而陈毅在文中写到“中国的民族一定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之下要解放,这不是我的大话,而这是历史的必然。”徐志摩的文章中说陈毅频繁提到共产党的功劳,是在挑拨国共之间的关系。陈毅在文中说“我恭请徐先生到内地去旅行一次”“他能到工农中游学一次,至少会变更主张,或者共产或者不共产。”用徐志摩不食人间烟火的弱点来驳斥他,并在文中好不留情地讥讽道:“可怜的人!坐在资产阶级的坟墓上,坏了你一世的聪明。”“徐先生说他(列宁)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是千对万对的……但是你要知道口号与警句后面没有不是包含着无数的理论、策略。口号与警句发出以后便一定要引起实际革命的行动。”“徐先生不要责备共产党人铁的心,铁的手,你且看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宝刀,与学士文人们的刻薄的刀笔罢。不要以为做文章是好玩的,以为趁热弄弄水弄弄火捣些小乱子是不在乎的。”争锋相对,语言非常激烈。除此之外,他还现身说法,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我从农村跳入当铺里当学徒,由当铺出来进学校,小学、中学、专门工业学校,而后到欧洲成为一个产业工人,勉强又在洋学校里见识了一下。回国仍然受债主、土豪、劣绅、军阀、洋奴等人物压迫。一个人当然可以沉默了事,或者抱着女人老于山林。但是为了一般民众,就完全不能沉默,尤其要完成革命工作,自己就不能不起来奋斗。尽管有了这样的决心,中间还经过几次周折。第一是在与军阀周旋的时候,第二是沉湎于文学生活的时候。前者当然是积极堕落,后者何尝不是消极堕落,想以眼泪或笔墨不取悦权贵,至多替弱者表同情罢了。幸而我觉悟了,知道一个人不能完成社会的改造,决不能完成自己。要完成自己只有从抛弃个人主义做起。所以这时我才将一切抛弃,营我的党的生活。”年仅25岁的陈毅,在北京的报纸上同徐志摩打起了笔仗,也真不愧是诗人元帅。此后陈毅与徐志摩便再没有任何交集。1931年徐志摩飞机出事的时候,陈毅早已经红军重要领导了。陈毅当上海市长的时候,曾在一次会展上看到了徐志摩遗孀陆小曼的画,觉得非常不错。当旁人告知陈毅,此画是徐志摩遗孀之画的时候,陈毅马上说:“我曾有幸听过徐志摩先生的讲课,我是他的学生,陆小曼应是我的师母了”。后来陈毅了解到陆小曼生活很拮据,便让她在上海中国画院的做了一名画师,摆脱了生活困境。http://sucimg.itc.cn/sblog/oe2ebb195c2dbffa3e67515277e8054d5
一个驰骋疆场的元帅,一个花前月下的诗人,有这么一段故事,也算是逸闻。
奇文精彩{:7_389:}{:7_389:}{:7_389:} {:7_381:} {:7_390:}{:7_390:}{:7_390:} 很翔实啊!学习。{:7_390:}{:7_390:}{:7_39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