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 发表于 2016-3-30 10:05:38

户县第八中学春芽文学社”我身边的陕西文化“优秀征文

我身边的陕西文化          户县第八中学高三一班   牛静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写照,是一个地区的记载,不同地区,文化、风格也都不相同。例如安塞的腰鼓、户县的社火、还有咱陕西的八大怪等。      最能反映陕西风土人情的习俗莫过于“八大怪”。‘‘八大怪’’这个词最早是由张湛伯先生提出并辑录的。      一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在陕西,无论吃什么,人们都离不开油泼辣子,辣椒可作为一道正儿八百的菜肴让你享用。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二怪:“凳子不坐蹲起来”。以前陕西虽人杰地灵,但粮食缺少,生活比较贫困,所以节约粮食是头等大事。因为坐着吃饭量大,而蹲着吃相对少,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俗,在外人眼里就是怪毛病。在陕西有一句民谣“蹲着吃饱站起刚好”,反映的就是这种习俗。       三怪:“面条皮带分不开”。陕西盛产小麦,所以陕西人主要以面食为主。陕西人性格比较粗犷,下地干农活还要出大力气,因此,面条拉得又宽又厚,和皮带(腰带)一样,再配上陕西特色的浇头-----臊子,嘿!那滋味真是美极了!这种碳水化合物,吃后消化慢,实在、硬称,不容易饿,干起活来很方便得力。      四怪:“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我们关中农村来,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五怪:“房子半边盖”。在陕西农村,可以看到这种景象,所有的房子从侧面看都是梯形,房子一律向院子里面下斜,下雨时雨水自然就会流入院子中间。主要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则关中地方农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谝闲话),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      六怪:“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七怪:“秦腔吼起来”。陕西的地方戏是秦腔,唱的时候用足了力气,声音很大。据说,中国各地的戏剧都是发源于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八怪:“姑娘不对外”。可谓怪中之怪,陕西人认为八百里秦川是风水宝地,土地肥沃,姑娘嫁到外地会受穷,所以概不外嫁。现在,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富裕,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这一怪变成了:大姑娘不对外,二姑娘挑着嫁,三姑娘往外踹,四姑娘漂洋过海嫁老外……         陕西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户县第八中学春芽文学社”我身边的陕西文化“优秀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