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草堂寺:烟雾空蒙叠嶂生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诗句中所描绘的就是南依秦岭的户县。户县诗词文化积淀厚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等诗人来此旅游、定居并写下有记载的诗词达千余首。“万卉新看雨后芳,群峰遥对古禅堂。”明代王九思的《咏草堂寺诗》中描述的“草堂烟雾”就在户县境内圭峰山北麓的草堂寺。草堂寺这座古老的佛教寺院,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一个初冬未雪的日子,记者与户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景宁、“90后”旅游达人小薛等人一起驱车户县草堂镇,希望寻得些许古人诗歌中的草堂盛景。昔日“草堂烟雾”盛景今犹在清代朱集义有一首诗,生动描绘了“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烟雾空蒙叠嶂生,草堂龙象未分明。”“90后”旅游达人小薛说,草堂寺位于陕西户县东南方,南对终南山的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是朋友之间推荐率极高的周末度假休闲地,希望今天一行能亲眼看到草堂烟雾。去草堂寺的一路上风景也很美,大块的麦田像一块绿色的毯子铺在不远的山脚下,采摘过葡萄的葡萄架静立在田野里。“最近有很多学画画的学生在这里写生。这收获后的田野,也别有一番风情。”李景宁说。《草堂寺志》中提到古代文人学士对草堂烟雾的描绘。李景宁说,唐·僧无可《赠圭峰禅师》诗云:“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元·溥光《游圭峰草堂》诗云:“竹外溪山总是泉,马蹄无处避苍烟。”“《草堂寺志》也记载了当地人对草堂盛景的极美描述,本人常欣赏到‘草堂寺南边,奇峰耸峙,秋冬之际,每当朝阳从重峦之后升起,山下还是黎明破晓,山岚水汽,凝成云雾,蔓延古寺周围,隐隐树丛花影,朦胧山峰溪流,古寺矗立烟云之中,蔚为壮观,宛若仙境’。”李景宁是户县人,热情主动地当起了“讲解”。上午约十一点,记者一行到达草堂寺。“先去烟雾井吧。”小薛表示,他想亲眼看看著名的“草堂烟雾”是不是像文人墨客描述的那样。草堂寺内松柏参天,翠竹轻拂,亭阁玲珑,意境幽邃。记者一行绕过苍翠的一片竹林,寻得寺中烟雾井,果然一团白雾自青色井口中不断升起。“烟雾缥缈,徐徐上行,给这本来就有几分神秘色彩的美景又增添了几分想象空间。”李景宁指着眼前的烟雾井说,“井深约8米,下部为石砌,上部为砖砌,井上有亭,六角攒尖式,单翘品字斗拱,这亭子上的匾额是赵朴初题写的‘烟雾井’,古朴超然的书法,与寺里禅意通幽的场景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烟雾井口上浮雕图案中还刻着几首古诗。“万古风人地,南通尺五天,霏霏烟雨色,独傍凤城悬。”小薛一时兴起,大声念起其中清代李因笃的《草堂烟雾》的诗句。抬眼可见山色的田园小镇在烟雾井的旁边,是密密的竹林。寺中静谧,啁啾的鸟鸣显得格外清脆。“这有多少种鸟?怎么看不见?”小薛问。“鸟的品种很多,隐藏在竹林梢头,不太容易看清。早上天将明时,更是好听。”李景宁说。随后,寺中方丈谛性法师刚巧路过,便向记者介绍了寺中竹林、碑廊、鸠摩罗什舍利塔(八宝玉石塔)、宗派图碑等。“参差台殿绿云中,四面筼筜一径通,曾读华阳真诰上,神仙居在碧琳宫。原诗文的解读为,寺在竹林之心,其竹盖将十顷。故知宋代的草堂寺处在十顷竹林的包围之中。”李景宁诵读起宋代大哲学家程颢的诗,并告诉记者一行,寺中现存的鸠摩罗什八宝玉石舍利塔堪称“镇寺之宝”,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唐代名相裴休撰写的《定慧禅师碑》、爬柏龙雀树、二柏一眼井、逍遥三藏大殿等都展示着草堂寺独有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游人前来观瞻。非常值得一看。从寺中出来,记者跟随一位当地人,走进草堂镇的一个农家新村。在这里,阳光是透亮的,很多景物显得格外清晰。照在人身上不一会儿,就能感觉到暖意。全是青瓦砖墙的徽派房子,宽敞的街道边上摆放着些桌椅。柴鸡、小狗、雪白的猫咪不时在街心徜徉,时而就卧在街边的绿化带中午睡。阳光暖暖的铺下,抬眼圭峰山就像近在眼前,山上树木沟壑清晰可见,别有一番田园牧歌的模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想这里的人们会经常领略这番意境吧。”小薛感慨地说。“这个村子在环山旅游线路上,距离城区不远,山水都有,小长假的时候,这里游人特别多。”当地一位村民表示,还有从高冠瀑布游玩,专程到这里来的。“尝尝我们这地道的农家饭,烙饼、小菜,大盘鸡,还有凉皮么。”这位村民笑着说。与草堂寺相得益彰的紫阁峰、高冠瀑布等也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旅游好去处。李景宁介绍,紫阁峰海拔2144.8米,山崖奇绝,笔直高耸,向有“终南名山之首”的称谓。而牛头山麓,左连笔峰,涵碧而翠秀,右接羊峪藏峰,山环水绕,颇具形胜。“你看到这就是圭峰山,是秦岭北麓的一座名山,山峰奇危,孤耸挺拔,著名的‘圭峰月夜’,也值得一看”。(西安晚报) 文采斐然{:7_389:}{:7_389:}{:7_389:} 引经据典诗意盎然好文章{:7_381:}{:7_381:}{:7_381:} {:7_381:}{:7_389:}{:7_39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