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总统 发表于 2015-11-14 09:24:01

安康记行(外记): 画乡诗里

      长途高速客运班车,终于停靠在西安火车站西南角的汽车客运站的停车场上,看看表,快六点了,记得城西客运站最后一趟发扶风的班车是下午六点半,得须马不停蹄,赶快奔赴城西客运站。要不然在西安多停一晚就是多一宿的花费。说话间,会长毕林飞先生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户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李景宁会长打来的电话,李会长一听我们在西安,便盛情邀请我们去户县相聚,以文会友。盛情难却,我们只得登上了去户县的旅途。所以,我便把这一记,编为《安康行记》的《外记》了。
       车到户县县城,天已大黑。而户县诗词楹联学会李景宁会长,已经为我们点好了晚饭订好了旅社,在饭店门口迎接我们。早就听说户县是全国楹联先进县,我寻思着县上的楹联会长肯定是个老学究,谁知一见面,原来李会长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晚饭一毕,李会长领着我们游赏了户县县城文化。一进入县城街道,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传统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从街道名、站牌名、店铺名、宣传标语、广告词等现代元素中,我看到了“有扈氏”文化、“沣京”文化、终南山道教文化等传统元素,也看到了“户县楹联”、“户县农民画”、“户县农民诗歌”等群众文化符号。进入设在户县县城中心“诗联文化广场”,单看这广场名字,就给人一种非常大气的传统文化氛围。广场上人头攒动,有广场舞、有秦腔眉户自乐班、有大合唱,也有小商品交易、有小吃冷饮等等,集文化娱乐夜市休闲于一体。广场中心,是一个巨型“和谐花”雕塑,通体紫红色,花叶花萼花瓣重叠螺旋向上,好似在告诉人们,户县这座三千年的古城,正在焕发着现代化的青春,蓬勃向上,正在追赶着时代的步伐迈步向前。广场四周的透明箱式路灯上,书写着诗词楹联,既有历代名人歌户县的古作,又有当代文士颂户县的新品。广场坐北朝南,南边临街路沿上有两块自然巨石碑,一块雕刻着“中国楹联之乡”,另一块雕刻着“中华诗词之乡”,淡褐色巨石上漆红大字在霓虹灯下闪闪发光,引人注目,我们一起在巨石碑前合影留念。李会长又带我们游览了文化墙。文化墙在县城主街道上,先是沿着南北走向的大街西墙向南,到大十字处拐向西,整个墙面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南北文化墙上突出的是户县历史沿革,突出的是户县诗词楹联,有许多是户县当代诗词楹联书法名家的作品;东西墙上突出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户县特色文化--户县农民画。夜已深了,我们的游兴仍然未尽,复返文化广场,铿锵的秦腔,婉转的眉户,翩翩的舞姿,加上举目可见的诗词楹联,我们又一次融入文化的海洋。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一行打问到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址,过了几条大街,也走了不少的远路,但绝不冤枉,绕远路却给了我们进一步感受文化大县的氛围的机会。想起四十年前,我上高中时,学校组织我们到宝鸡永红起重运输机械厂学工一个月,有一天,我从工厂的宣传栏里看到,宝鸡市工人文化宫正在举办“户县农民画展”,我怕失去参观的机会,未给带队老师请假,独自从斗鸡台徒步走到经二路,那次参观后,刘志德的《老书记》、李凤兰的《春锄》等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参观完以后又原路跑回,已经是天大黑了,担心老师批评,谁知老师只是埋怨我一人独去,为何不带几个同学共享。想着想着,就到了展览馆,无奈馆里正在重新装修布展,失去了参观的机会。好在展览馆四周围墙还保持旧貌,暂时未动,墙壁上的农民画虽然色彩不是怎么鲜艳了,但仍不失农民画自然淳朴的原生态本色,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品味,仿佛又把我们拉回了浓郁的村风民俗之中。
       中午十一点,户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所有领导成员和我们扶风的同行,欢聚一堂,举行了联谊座谈会。首先向我们赠送了近几年户县诗词楹联工作的结晶--诗词楹联著作,有户县诗词楹联学会编辑的《中国对联集成·陕西卷·户县分卷》,有户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景宁主编的《户县人民网全国征联获奖作品集·联裕诗乡》,有王连生、李景宁主编的现代诗集《扈之梦》,有户县诗词楹联学会原会长焦万利主编的《古联今对·焦万利楹联选》《当代户县楹联选》《当代咏户县诗词选》,有户县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杜智敏编著的散文诗集《记忆的香囊》等,总之是收入颇丰,使本来就爱书如命的薛立兴老汉欣喜得半晌合不拢嘴,一边翻看一边不停地说好书、好书,离开时宁可丢下包包,也不忘把一大沓书籍拎在手中,我想帮他拎一拎都不允许,生怕遗失。接着李会长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学会的几位副会长和秘书长,他(她)们都是年龄在三四十岁的年富力强者,多在文化、教育行业工作,都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诗词楹联作品颇丰。最使我汗颜的是,他们中间有一位小学校长,所在学校是户县人民路省级楹联特色小学,他们搞楹联工作,“从娃娃抓起”,已经卓有成效,可惜学校放假,现场无法参观。接着户县的同行向我们介绍了他们这几年的具体工作,其中令我感慨的是去年学会进行了换届,以诗词楹联作品成就为前提,以年龄为杠子,实现了学会班子新老交替。聆听了户县同仁的介绍之后,我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毕林飞也简介了我县的工作开展情况。之后,我作为与会人员中任职资格最浅者(是唯一会内无衔者),应该说代表基层会员发了言,就我粗略短暂的参观学习,我觉得就户县的诗词楹联工作开展情况,值得我们学习的重点有三:一是有组织,即有基层组织,学会下设若干个行业分会或社区分会或文体分会,这样开展起工作来,就会形成各尽其责,上下联动;二是有载体,通过特色校园建设、文化广场建设、文化墙建设等等,形成颇具实效的载体,把诗词楹联这些被人们认为是纸上功夫的虚事,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真正成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三是有活动,通过开展“全国征联大赛”、“抵制印刷对联”、“诗词楹联知识讲座”、“诗词楹联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单位”以及积极参与《中国对联集成》编撰等活动,普及诗词楹联知识同时,配合县上的中心工作,宣传正能量,使得学会的工作真正成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知,户县两代会报告的成绩部分,均提及诗词楹联学会的工作,县上能投资500多万元专门建设诗联广场,就可见户县县委县政府对诗词楹联工作之重视。交流结束后,户县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杜智敏老师即席为我们表演了秦腔、眉户清唱和户县老曲子的说唱,字正腔圆,入韵入味。轮到我们才艺展现,老朽无才,只能以《扶风口婆》救场,每支口婆带以简介,特别是一支“杨贵妃,笑雪黑,生岐阳,死马嵬”,仅仅十二个字,把杨贵妃的体貌特征和其一生,全部概括出来,而这仅仅出之于一个佚名的农村老太婆之口。扶风口婆,虽然不能代表扶风文化的全貌,但作为救场,自我感觉也算应付得过去。
      户县之行,算是这次安康采风活动的一次加班,但收获颇丰,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作者: 宝鸡市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   冯高明   

代总统 发表于 2015-11-14 09:26:10


长安18子 发表于 2015-11-14 21:58:12

{:7_389:}{:7_389:}{:7_389:}{:7_38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康记行(外记): 画乡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