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豪宅泡沫:股市造富结束 客户凭空消失了不少
好像一下子凭空冒出了很多富人。上海很肯定:“我们的富人一直很多,豪宅需求一直很强烈!”北京不屑一顾,“我们的富人藏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看我一个豪宅能炸出多少。”
上半年,豪宅这场大火迅速席卷了北京上海为主的一线城市,直接拉暖了整个楼市,也突破了人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根据克尔瑞咨询的监测数据,2015年上半年,北上广深总价1000万以上的豪宅共成交了5340套,同比涨幅76%,创下2010年以来同期历史新高。
9月17日,一个普通的周四,在北京各地的奢华五星级饭店里,有超过四个豪宅发布会在同步召开。闲庭信步,觥筹交错的场面下,隐藏着饥渴的胃口和紧张的神经。从各个迹象和指标上看,北京,上海,这两座最富裕的一线城市,即将在这个深秋结束持续半年的豪宅热销场面,迎来大量供应入市和正在消失的需求。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豪宅操盘者们面对的市场环境确实变了:蓄客更难了,有的项目甚至不能按时开盘;受整体经济特别是股市低迷影响,即便是已经交了定金的客户,也有可能难以转化为成交;实际成交价格也并不像宣称的那么高。
这股豪宅之火在2015年整体带动了一线城市的楼市回暖,它从何而来,它会戛然而止吗?
上海的运气
“老天也在帮我们。”易居营销代理公司的一位员工这样说。
他指的是易居代理的上海大宁金茂府轰动全国楼市的一战。这个7万元/平米的楼盘开盘当天几乎“日光”,成交超过200套,成交金额超过了17亿元,相当于上海所有6万元以上楼盘总成交额的1/3。
从今年1月开始,易居发动了所有的力量来为该项目蓄客,铺天盖地的广告牌,中介人员一轮又一轮地拓客,日夜不停地发放广告门挂和车挂,即便如此,挑剔的看房者们依然不满。大宁金茂府号称豪宅,但是主力户型只有95平米,显得空间很局促,这是一大硬伤。
忐忑不安中,“330新政”像天意一般降临了。这恐怕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救市政策,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的最低值从60%降为40%,如果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最低首付仅为20%。
所有关于大宁金茂府的担忧突然消失了,认筹那天晚上,政策激发出来的购买力震惊了代理商——人们蜂拥而至,仿佛不是在买650万的房子,而是在菜市场买白菜。
金茂府所在的闸北区属于上海人眼中的“下只角”,是偏僻的“城乡结合部”,在从天而降的政策利好刺激下,这个楼板价接近5万元曾被认为是“风险很大”的项目,就这样成了热销楼盘,营销经典案例。
但实际上,大宁金茂府并不会给方兴带来很多利润,一位大宁的开发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它的楼板价太高,一期的销售只有6.8万元/平米,几乎不赚钱,之后几次开盘略有上涨,但是利润非常有限。
它更大的意义似乎在于彻底点燃了整个上海豪宅市场的信心。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提供给界面新闻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低,上海9万以上的住宅成交了590套,是2014年同期的3.7倍,7万以上的住宅成交了1777套,是去年同期的3.8倍。上海每卖出50套房子,就有1套是单价7万以上的,而去年,每卖出130套房子才有1套是7万以上的。大宁金茂府对数据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闸北的运气还不止于此,9月,政府正在考虑静安和闸北合并的传言落地,这也意味着静安区的资金和其他配套资源可以与闸北分享。同策咨询的数据显示,在大宁金茂府上市之后,大宁板块的住宅成交均价已经被拉升到6.3万元/平方米。而整个闸北区的均价也已经暴涨到接近6万元/平米,涨幅同比上涨34%,是上海房价的涨幅之王。
一片欢呼声中,上海楼市从2014年的沉闷中醒来,朝着另一个极端奔去。
2015年二季度,上海豪宅公寓成交1575套,同比增长429%。除了新政刺激,股市的爆发和高质量的楼盘入市也推动了市场的繁荣。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2015年7月之后,上海至少有16个千万级新楼盘入市,其中有10个项目在内环以内,5个位于外环以内,2个位于外环外。这些项目中,8万元以上的有6个,包括万科翡翠滨江、东郊紫园、绿城黄浦湾、华润外滩九里和金融街(8.21, 0.04, 0.49%)静安中心的估价都在8万/元平以上。这些项目将至少带来1700套的供应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