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 发表于 2015-7-5 20:45:01

孔子说廉之四: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

孔子说:“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说苑·杂言》)
  意谓就一般人的性情而言,手里的钱多了,就会奢侈挥霍,不足就节俭。没有禁令就放纵,没有节度就逸乐,放纵欲望就败亡。
  接着孔子说:“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欲不可不听也。”意谓饮食要有定量,衣服要有节制,住宅要有限度,聚敛要有常数,车辆器物要有限额,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所以法度不能不明确,教育的话不能不听从。
  孔子说的“度量”和“善欲”两条,体现的是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原则。
  这就是说,一方面须设立一定的法律条令给予指导、调节和节制,使人举足有措而适归于治;一方面要通过教育,让人有是非标准和是非之心,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孔子认为,“凡夫之为奸邪、盗窃、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孔子家语·五刑解》)意谓凡是邪恶、偷窃、犯法、恣意妄行的人,是由于不满足,不满足是因为没有限度。没有限度,往小的说是偷盗懒惰,往大的说是奢侈浪费,都是没有节制造成的。
  人由好变坏,是一个渐进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是由细微的变化慢慢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注意平时的防微杜渐,才能防止由量到质的变化。
  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如果鸡蛋没“缝”,苍蝇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奈何于鸡蛋的。所以,关键还在自己。
  有些人变坏,除了个人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问题。制度不健全,或者虽有制度但监督不到位,这都有可能让意志不坚定的人走向堕落。因此,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问题。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甚为看重为政清廉的品德。
  宋代清官包拯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做官贪得无厌,必定会给他带来祸害的,这种祸害,有时是致命的。
    近些年来,媒体披露的一些倒台的高级干部,有的甚至走上不归之路,也是渐渐变坏的。这些人不乏宏图大志,但中途或晚年倒台,都是因“无禁、无度、纵欲”由量变引发质变造成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心过重,失去控制,完蛋是迟早的事。

真言 发表于 2015-7-5 20:47:14

{:7_389:}

乾坤 发表于 2015-7-5 21:17:31

{:7_381:}{:7_390:}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5-7-6 07:40:11

{:7_394:}{:7_394:}

秦岭山人 发表于 2015-7-6 17:32:59

说的太好了,温饱思淫欲,现在叫官场生态,看看古人言,这些人何以立天地之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子说廉之四: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