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 发表于 2015-5-4 14:00:30

少年正当读书时---户县电厂中学魏源地校长给全体学生的一封信

    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去偷懒,只有度过了一段连自己都被感动的日子,你才会变成那个最好的自己!                                    
                                                         ——题记   
   多年的办学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往往所见之事也多从教育的层面去思考,诸如教育的现在与未来,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等等,哪怕是生活中一闪而过的小事自己也总是浮想联翩,甚至于还会有把点滴感想写下来的冲动,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是自己个性使然,还是自己多年的职业习惯?或许是上了点年纪的缘故吧,有一种使命感,总在想尽自己一点力所能及,劝喻年轻人能珍惜韶华,静心苦学,铺垫未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应邀来到庞光镇一所小学。离校门还有一段距离,门卫就和我打招呼:“魏校长,你来了。”我礼貌的向人家了回敬之后,便径直向着学校里边走去,没太注意到门卫。“魏校长,你怎么不认识我了?”听到这话心里纳闷,就回头端详门卫,“原来是你呀,田大汉嘛!”于是便停下脚步,和这位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聊了起来。“如今,你是有出息了,还当了校长,当年,我就不爱学习,一见书就头疼,一上课就瞌睡……,到现在也就只能干这差事了。”他带着农家人简单朴实的语调直接说,未等我回应又继续说:“想当年我们一起在太平峪修战备路的时候,你每天晚上点着官油灯(所谓“官油”,就是集体的油)给自己念书,乡党们意见可大啦,还是我说服了大家的:“队上没几个把念书当回事的,有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年轻人,就别再计较那点油了,这没准就是我们队里将来的大秀才呢”。“啊?!那我要好好谢谢你呀!”我非常诚恳的应答着。----多年没见面了,我们俩谈得津津有味,谈的都是当年在农村一起成长的那些事。”
    我的中学生涯基本上都是在“文革”中度过(文革十年间全国取消了高考),受父亲影响,我没有像许多同学那样放松了自己的学习(父亲解放前毕业于南京大学,从教大半辈子)。1976年高中毕业,我随机参加了户县太平峪筑路工程。不久接到家里人来信,说国家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还把76年毕业的学生列为应届生,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参加高考了!兴奋之余,我便开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白天打炮眼,开山劈石,晚上复习备考,直到深夜。当时山区没有通电,条件很简陋,我每天晚上只能点着煤油灯看书、做题。
    天道酬勤,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师范,当上教师。此后的几十年里,我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自修----。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主任;担任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务主任、教学副校长,校长。期间,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我坚持业余进修,不曾间断。1985——1994年,我用了十年时间,通过不同层次、也记不清是多少次的考试,分别取得陕西省教育学院颁发的数学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和政治教育本科毕业证书,2005年取得陕师大的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2007年至今研修北师大教育管理博士课程。
    回首往事,每一段最艰苦的日子恰恰都是我人生历程中最珍贵的一笔财富。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往往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具体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只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当我们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践行并实现了眼前的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这无数多个看是不起眼的卑微的目标积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这正如金字塔也是由一块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金字塔却是宏伟而永恒的。
    这里,作为你们的老师,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对世上的各种职业,在世人的眼里,有高下;但从事理上讲,并没有高下。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大家都是在为我们这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服务,是社会这台机器的不同的构件。因此,我和我这位做门卫的同学,我不能说我们所做的事有高下之别,也没有觉得自己是人生的成功者,更不能说这位做门卫的同学人生不成功。我俩出生在同一个村落,从小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也曾在一块田地里一起劳动,后来的人生却走出不同的轨迹,究其原因,不谦虚的说,无非就是年少时对于知识、对于读书的认知不同,态度不同。
    我们在初一课文《伤仲永》中,领略到作者王安石感慨那位天才少年方仲永“泯然众人”,以此告诫世人,发奋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多么的重要!这位天才少年的泯然过程,就是一个依赖天赋放弃后天读书学习的很好的反面教材。我感言,不同的后天学习,就会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智慧的人,那“智慧”是什么意思?许多人的理解都不完整,他们把“智”的意思当成“智慧”的意思。其实“智慧”不光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从爹娘那里遗传下来的天赋智力水平,也包括后天所习得的对于社会、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亦即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我们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一个人的所谓“情商”。我们常说后天学习可以弥补天赋不足,其实天赋的“智”(也就是智商)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能是体现自己“慧”能的情商。读书学习会让自己开启心灵,心明如镜,参透世间万物,让心灵进入精神的“自由王国”,变成一个“大智”者,仅有天赋那是“小智”而已。所以说,一个人的智力高低有天赋的成分,但是,天赋高的人却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天赋低的人也未必就不能成功,关键在于他后天的努力和他所接受到的良好的教育。
    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个词汇“灵醒”,更能形象的说明这个道理。“灵醒”怎么理解?比如说,当一个人从昏睡中醒来,我们会说这个人“灵醒”了,其实就是指他的头脑从迷糊混沌状态变得意识清晰了。再如当一个孩子变得越来越有智慧,我们会说,这个孩子越来越“灵醒”了。灵指的就是人的精气神,只有这个人的精神醒来了,心醒来了,他才是真正的醒了(课堂上就不会打瞌睡)。还有,从古到今在普通大众的口中评价一个人时,不太用“智慧”、“聪明”这样的词做形容,而常常借用是否“灵醒”来打比方,可见人们对后代的成长更重视心灵的醒悟。而心灵的醒悟,仅有天赋是难以办到的,只有通过后天的读书学习方能得以实现。换言之,一个人虽有天赋的智力,但心灵没有醒悟,天赋的智力是无法得到正确的方向引领,更无法给自己画出一个正确的人生行进的轨迹的。
    说实在,我觉得人与人生下来并没有太大差距,就像我和我那个做门卫的同学,小时候相互之间看不出谁比谁相差多少,要说差异就在于大家对未来的愿景和追求之别。当我宽慰他,说到:“门卫也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差事”时,他直接感慨到“这读书人,知识丰富,能力就强,对家乡、对社会的贡献就大,像我这样也就只能是养家糊口。”说到这他的眼眶已见湿润,我懂得,这不曾流出的泪,潜藏着他相比之下的不甘心。我在想,社会分工有不同,出租车司机可以为人们提供服务,掌握了科学知识的研究人员能发明出更便捷的运输工具,更好的服务更多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我们村里还曾有一位长者,他对我的人生产生过很大影响。小时候我经常听他讲故事,他经常听我读报纸,记得我上初中时,他给我讲,他是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后续经他介绍入党的年轻人中,建国后有当了县长的,有在省里、市里当差的,不计其数,而他却一直呆在乡村。他问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他接着告诉我:“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没有知识,到现在也就没法承担起组织安排给自己的重要岗位的工作。”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娃呀,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才会有出息!”这样最朴素的现身说法,包含着一位长辈的殷切期望,他激发了我的求学热情,成为我日后克服困难,用心苦读的不竭动力。
    坚持读书会让一个人心窗开启,让世间万象在自己心窗前显现出清晰的本相,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开悟,一路走来,会让我们少了些茫然,多了些超前的思考。培根在《谈读书》中赞美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学习能提高一个人处世判事之能力,可以塑造人的性格,为绚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更好的为家庭和我们这个社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那今天的中学生心里就没有梦吗?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梦,只是许多人梦太多,以至于心情浮躁,不能做到专心致志,严谨治学。可惜的是,那些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适合我们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书育人常规之法被人为地忽视了许多,踏实进取这一朴实优良的作风和学风也就在很多学生身上难以再现。老师多么的希望你们能做到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干在当下,打好基础呀!
    同学们曾在初三语文课本里学到过宋濂,他加冠后,为了多学知识,增长才能,“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宋濂能有那样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从年幼开始刻苦好学、不耻下问的态度和精神。在今天的学生身上师道尊严也被淡化了许多,试问,不尊师能把学习当一回事吗?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
少年正当读书时!“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同学们,年轻的朋友们!请给我们自己的脚找一块地儿,让脚踏实,让心安静,敬畏知识,珍惜现在,珍惜年少美好的读书时光,把自己今天勤奋的努力付出过程与自己未来的进步和发展联系起来,这才是今天的中学生应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一点感想:为什么要用心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增长智慧,让我们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能有透彻的领悟,从而把握好人生航向,铺垫好未来的人生路,画出自己绚丽的人生轨迹。最后我想借用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结束此文:“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就说到这了,老师祝福你们!
                                                                                                                                       
                                                         魏源地

梦回故里 发表于 2015-5-4 15:27:55

{:7_390:}

LZ1234 发表于 2015-5-5 16:13:55

LZ1234 发表于 2015-5-5 16:25:43

紫阁 发表于 2015-5-6 22:04:49

{:7_389:}{:7_389:}{:7_390:}{:7_390:}{:7_39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少年正当读书时---户县电厂中学魏源地校长给全体学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