晖哥 发表于 2015-2-26 16:42:46

户县为大禹故里

本帖最后由 晖哥 于 2015-2-26 16:45 编辑

户县为大禹故里及大禹传说的历史渊源:
首先,文物例证。
1、《户县文物志21页》:古文化遗址中丈八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其粮窖中出土的炭化稻谷,属粳稻类型,距今已六、七千年”。
2、藏于户县余姚村严氏祖茔碑记有北宋宣和年间“卜居鄠邑之北三过里禹王村”。
3、清康熙·《户县志》:三过村东有禹王庙。
4、禹王庙村,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前有禹王庙。(见户县地名志37页)
5、草堂寺铁钟记有:户县秦镇“禹王庙”。(见户县地名志37页)
6、户县第一次文物普查有,禹王庙古建。(见户县文物志8页)
其次,历史文献多有记述。
1、《史记·集解》: “崇国盖在丰、镐之间。” 户县就是古崇国。 (见户县地名志239页)
2、《连山易》:“鲧封于崇。鲧,禹父。《国语》谓之崇伯。”说明户县是禹父亲鲧的封地,是禹父亲的长期生活居住地,禹生长于户县无疑。(见户县地名志239页)
3、《史记·夏本纪》:“禹以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说明户县的有扈氏也是禹的后人(儿子)。(见户县地名志5页)
4、《史记·夏本纪》:“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之野。”的记载。有扈氏、启均为大禹的儿子,为大禹死后的王位继承,大战于户县的甘河、甘峪口一带。(见户县地名志5页)
5、《汉书·地理志》“有扈,古国,有扈谷亭,及夏启所伐之扈国也。” (见户县地名志5页)
6、《诗经》曰:“沣水东注,唯禹之绩。”说明大禹为官后治理了户县的沣河。(见户县地名志37页)
7、宋·《长安志》沣水下注:“昔尧时洪水,而沣水亦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禹之功也。”说明大禹为官后治理了户县的沣河。(见户县地名志37页)
8、明末·《户县志》、清乾隆·《户县新志》、民国·《重修户县志》均载有:户县秦镇地处沣河西岸,有纪念大禹治理沣河的“禹王庙”。(见户县地名志37页)
9、清康熙·《户县志》之《地舆志》记载:鄠,古崇国也。《连山易》云:大禹的父亲“颛项五代孙鲧,封于崇。”《史记》云:“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其子禹以代~八年间三过其门而不入。”今三过村,传其所处也。(见户县地名志156页)
10、清·《关中胜迹图》:三过村“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处”。(见户县地名志156页)
11、清康熙·《户县志》:三过村在县北二十里。(见户县地名志156页)
12、清乾隆·《户县新志》:三过村“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处”。(见户县地名志156页)
13、民国·《重修户县志》:三过村“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处”。(见户县地名志156页)
14、民国·燕京大学编《1937年户县乡土志》:“今县北有三过村,乃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遗址。” (见户县文物志251页)
15、现代·《户县地名志156页》:户,古为崇国。鲧封于崇,谓之崇伯。禹为鲧子。启为禹子。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户县甘峪口)。据此,三过村相传为禹之家乡无疑。
16、现代·《户县地名志156页》:此为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处,因名“三过村”。
17、现代·《户县地名志157页》:余姚村,原名禹王村,传说为夏禹之乡,因名。
18、现代·《户县地名志37页》:禹王庙“此为后人纪念禹治沣水之功修筑”。
19、现代·《旅游在户县150页》:三过村,为禹王老家。
20、现代·《户县文史资料大观328页》:因为禹王疏导江河,奔走万里,脚腿患病,步伐失常,颠跛而行,所以后人把行路趔趄,一走一跛称为“禹步”。这就成为后来傩舞的傩步、禹步。

再次,历史村落地名依然如故:
户县涝店镇的三过村,村落依然如故。
户县涝店镇的禹王村,村落依然如故。
户县秦渡镇的禹王庙村,村落依然如故。


这说明,户县是禹父鲧的封地。禹诞生并长期生活于户县,禹成年后治理了户县的沣河、渭河。禹将户县又封于其子有扈氏。禹死后,禹子启得到王位,禹子有扈氏不服,两子大战于户县的甘河一带。户县如今的傩舞中还保留了傩步,又称禹步,起源于大禹的步态。为纪念大禹,户县有多处以大禹命名的古村落,古禹王庙,至今香火颇盛。


观沧海 发表于 2015-2-26 19:54:39

先生博学,佩服!{:7_381:}

心随自然50 发表于 2015-2-26 21:56:09

{:7_396:}{:7_390:}{:7_394:}

长安18子 发表于 2015-2-26 23:52:11

{:7_389:}{:7_389:}{:7_389:}

靳应禄 发表于 2015-2-27 06:51:27

贊了,谢了。我再补充一点:我们户县民间,通常把渭河叫禹河,过去如此,现在依然。
{:7_394:}{:{:7_396:}

晖哥 发表于 2015-2-27 08:20:53

观沧海 发表于 2015-2-26 19:54
先生博学,佩服!

资料堆砌而已
只是抛砖引玉
希望更多人关注、探究、考证。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5-2-27 11:34:43

好帖,希望更多人关注、探究、考证。我建议,一,恢复禹王村的原始村名;二,户县应建大禹纪念馆。户县人有这么显赫的身世,有这么珍贵的旅游资源,应该好好利用。

晖哥 发表于 2015-2-27 14:37:59

靳应禄 发表于 2015-2-27 06:51
贊了,谢了。我再补充一点:我们户县民间,通常把渭河叫禹河,过去如此,现在依然。
{:

谢谢靳老师!!
禹河咱们这儿都这么叫渭河!!

晖哥 发表于 2015-2-27 14:46:14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5-2-27 11:34
好帖,希望更多人关注、探究、考证。我建议,一,恢复禹王村的原始村名;二,户县应建大禹纪念馆。户县人有 ...

实在可惜
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
禹王庙还有戏楼在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上次去学校树都没有大的了

恢复禹王村原始村名
估计不可能
目前
余姚村 80%以上都是姓严
为纪念先祖改的村名
也没有“姒”姓后裔
改回去不可能啦!

其实还是呼吁应在原址上建纪念馆比较靠谱。

maahp 发表于 2015-2-28 09:15:18

长见识了,谢谢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户县为大禹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