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中学德育创新活动再获国家奖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揭晓,1320项项目获奖。西安市教育局田 征处长主持的《梯次式教育教学综合管理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荣膺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惠安中学校长每世英参与该课题项目的实践研究,并获得相关荣誉。 梯次式教育教学综合管理评价曾在蓝田田家炳中学、西安惠安中学、河南省信阳市等多所学校进行实践检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惠安中学的“321”师生增值评价体系借鉴了梯次循进的相关理论思想,“把人当人”,认为“每个人有才、有用、有作为”, 因此,其评价的对象具有全员性,也更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涉及学生个性发展的多个层面。目前,“321”师生增值评价体系还建立了省级课题联盟,实验学校已扩大到30所,并由户县推广至长安、未央、灞桥等城区学校,课题联盟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7_381:}{:7_389:}{:7_390:} {:7_360:} 本帖最后由 青天揽月 于 2015-1-19 08:21 编辑
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源于1994年3月国务院第151号令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根据这一条例,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年一届的教学成果评奖。2014年1月,国家教育部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组织了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这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
在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参评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因是首次评选,高校、基础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数十年积累的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成果一同参与评审,如始于70年代的北京“马芯兰数学教学法”和江苏南通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始于80年代的江苏常州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和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的“成功教育”、始于90年代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的“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和浙江的“童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等成果。
{:7_389:}{:7_390:}{:7_39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