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秋深愈觉冷,霾厚雨意浓。
凭栏眺秦岭,
远山叶正红。
{:7_389:} {:7_390:}{:7_390:}{:7_390:}{:7_381:}{:7_381:}{:7_381:}{:7_360:}{:7_360:}{:7_360:} {:7_390:}{:7_390:}{:7_390:}{:7_390:} {:7_394:} 笔酣墨饱,力透纸背{:7_394:} 深秋觉冷意,缘于阴沉之气象。山雨欲来雨意颇浓,终究还是半点未落;若落则“霾”义失真。细细把玩,有意蕴层层递进之意。而此时凭栏远眺,正着一“秋”字。好一个“远山叶正红”,前后文意相缀,此妙处一也。
秋深觉冷雨意浓浓,孤寂凄清意境骤生,此为冷意相衬,张铺后句叶儿正红之暖色情调。意境前后对比,语意衬托,且眺望远处秦岭,更有宏阔旷远、信心徒然大增之意。此为妙处二也。
只是三、四句的平仄粘对稍有瑕点,担文不害义,自当为上乘之作。
RE: 感怀
深秋觉冷意,缘于阴沉之气象。山雨欲来雨意颇浓,终究还是半点未落;若落则“霾”义失真。细细把玩,有意蕴层层递进之意。而此时凭栏远眺,正着一“秋”字。好一个“远山叶正红”,前后文意相缀,此妙处一也。秋深觉冷雨意浓浓,孤寂凄清意境骤生,此为冷意相衬,张铺后句叶儿正红之暖色情调。意境前后对比,语意衬托,且眺望远处秦岭,更有宏阔旷远、信心徒然大增之意。此为妙处二也。
只是三、四句的平仄粘对稍有瑕点,担文不害义,自当为上乘之作。
草堂佚夫 发表于 2014-10-26 01:25
深秋觉冷意,缘于阴沉之气象。山雨欲来雨意颇浓,终究还是半点未落;若落则“霾”义失真。细细把玩 ...
谢谢指点。因为说不了普通话,掌握不了平仄,只能算作打油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