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你的路 发表于 2014-9-8 00:03:12

西安市户县大王镇兆伦村村名来历


      兆伦村(zhao lun cun)当地人称(zhao lv cun)地处大王镇以南约2公里,原为汉钟官城,今村中多砖瓦窑,明朝时本村毛姓村民曾在村旁河道之中发现“传国玉玺”《元和郡县图志》和《三辅黄图》皆载:“钟官故城,一名灌钟城,在户县东北二十五里,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销为钟锯处”;   《史记•平准书》载:“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将天下的兵器集中在这儿销熔以后铸成钟锯,足以说明这儿在秦时已是浩大的铸铜场所,汉时则是著名的铸钱工场。    另据《汉书•王莽传》载:“民犯铸钱,伍人相坐,    汉代铸钱时肯谈三官铸钱技术,“钟官”原本是官职名称,与“技巧”、“辨铜”共称三官,为水横都尉的属官,职掌铸钱。    汉钟官城遗址位于户县大王镇辖区的兆伦村。属汉皇家禁囿上林苑范围,所以汉时亦叫上林三官铸钱工场。村名所来与钟官城大有联系。    汉时司空第五伦正在炉火熊熊的钟官城巡查,帝着太监飞马传召而去,故有“召伦”之说;北魏时该村当时叫中原里,属长乐乡,杜县县令赵忱乃中原里人,为乡里争得荣誉,村人遂将“召伦”改称赵伦,以作纪念,中国古代以亿万为兆,足见此地造币之多,以兆计算。随改名:兆伦。


村史链接 1.【兆伦村村门楼拍摄于2013年】
2.【玉玺】清康熙《户县志》纪异栏开列:“旧玺,注:明弘治十三年陕西都御史熊等遣人献玉玺一云:户县民毛志学等,于赵伦村泥河水滨所得。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色纯白微青,皆有螭纽,周广一尺四寸。厚二寸,等以粘结秦玺复出也。”

3.【汉钟官城发现记】 1956年,选址在终南山下、由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其中两项国营惠安化工厂和陕西省热电厂(后更名为户县热电厂)在基建中,有不少配套工程,其中有调集了14个县1.29万民工修建的从终南山峪口向北直至渭河长达45.78公里的防洪沟(当地称新河)由兆伦村穿过,在(兆伦村这一段)挖河床时掘出了不少灰红颜色的砖头——实际上就是被史学家称作铸币史上有着重大技术进步的、极有研究价值的汉代铸币陶范。由于不懂,民工们不但不知对其进行保护,相反,还嘟嘟囔囔,因为这些“宝贝”砖头毕竟给他们的施工增添了难度。当时,年仅15岁的兆伦村小孩毛**也在参加修河,也照样懵里懵懂,稀里糊涂       1960年,已经在西安装甲兵学院服兵役并上学的毛**,有幸从学院图书馆的史书中浏览到介绍中国古钱币铸造并在汉代以陶范代替铜范的内容,酷爱古文的他,“心有灵犀一点通”,马上与几年前参加修河和打猪草时在河岸上见到的刻有古钱纹的红砖头联系了起来:“莫非自己的家乡就是沉睡了两千多年、有着深远意义的汉代钟官城铸钱遗址?”一种莫名的喜悦袭入他的心头,搅的他难得安宁。
   1964年,本可继续留队并有望调往北京、前途似锦的毛**却神差鬼使般复原了。三十多年后,当笔者不解地问毛**当年本可不复原却怎么又选择复原时,毛**神秘而又狡黠地笑着说“选择复原的因素很多,撂心不下钟官城也是其中之一。”
   解甲归农后的毛**,由于没有经验,断断续续、零零碎碎积攒了一堆陶范碎块、麻钱儿和炉渣。一次,生产队平整土地,无意中刨出条石、刻有花纹的铺地方砖以及刻有篆体文字的瓦当等。毛**喜出望外——因为这些物件绝非普通建筑有资格享有的,于是,他认定这儿就是钟官城遗址。便招呼社员将现场掩盖好,遂携带出土之物,兴冲冲直奔县革委会。时值是非颠倒的“文革”时期,说实话,县革委会没有人懂、也没有人管、更没有人敢接收这些在当时被认为的“四旧”,“革命者”们躲尤恐不及,谁还敢沾边呢!用毛**的话说就是“时也,运也,缺一不可。”的确是不逢时。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的问世,无疑给毛**服了一副兴奋剂。既是村官又是兼职文管员的他,配合县文管部门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并对遗址进行普查,在遗址范围内,只要有文物出土,哪怕是寒风凛冽,更不论黑更半夜,总会有他的身影,他对钟官城铸钱遗址的钟情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二十多年来,他已给文管部门上交了出土文物300多件,其中有国家一、二、三极文物10件分别藏于国家、省、县文管部门,为保护、鉴定和遗址的申报、认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似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万物开始复苏。1988年,国家钱币学会在秦兵马俑所在地临潼召开“上林钟官遗址”学术研讨会。一直关心、支持毛**的陕西师大历史系主任邵宏谟教授不失时机而且是破例举荐毛**前去列席。也就是在这次研讨会上,毛**见到了包括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在内的许多专家,大大地开阔了眼界。而这次会议还有一条更让毛**兴奋不已的信息——只能是对毛**而言,那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汉代国家铸币工场钟官城遗址究竟在何处尚未确定,考古界就此一直在着急着,也一直在努力着。关于这件事的意义,引用戴志强的话说就是“钟官城是由国家统一铸币的开端,规模宏大,(其遗址的)发现者当是千古功臣。” 毛**高兴了,他是在偷着乐,心里乐开了花,他得意极了,走路都想跳起来——真是不虚此行。他从内心里感谢众位专家,感激邵宏谟教授。,       此后,毛**又到相关部门汇报钟官城遗址的情况,但他只言片语的讲述和并不充分的论证依然没能被认可。初,他以为这些“公家人”瞧不起他这个农民文管员。后经一位智者指点,他才恍然大悟。他不无感慨地说:“一方面,咱不是专家,本来懂的就不多,又没有足够的文字资料,自然很难说服人;另一方面,(古币铸造)他们还没有我懂的多,也就没法认识其价值了。” 毛**这个话是有根据的,说来是个大笑话,也是他走的一段弯路……曾经几经转折,上级某文管机构派来几个专家查勘后以“没有价值”的结论了事。后来才知道来者是古建专家,难怪看似认真,实际是走马观花——隔行如隔山嘛!      开了窍的毛**,首先意识到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他屡屡向邵宏谟教授请教,成了陕师大资料室的常客。他边学边对照,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这寻找、收集、研究、消化是十分复杂的事,费时又费力,有辛苦,更有难言的苦衷。比如1997年,108国道初勘时决定从兆伦村旁经过,这无疑会给经济尚不发达的兆伦村带来方便和难逢的致富机遇,但却会把钟官城遗址一分为二,协商再三,108最终改了道。这件识大体、顾大局的事虽然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谅解,但对“遗址”何时能被国家确认并开发还是个未知数的毛**来说则陷入了“受夹磨”的尴尬境地,有如“打碎了牙往肚里咽”般难受。特别是当别人一心一意发家致富时,他却恰恰相反反倒贴赔了许多。于是乎,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也有人嘲他“太狂”。说到伤心处,毛**这个铮铮铁汉还真动了感情,他边擦眼泪边深情地说:“也真难为了家里人”。接着,他破涕为笑,不好意思地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聊以自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名言一直是毛**的口头禅,也是他持之以恒的动力。他认真总结,认识到除了时局的因素、机构的因素外,还有经费、技术权威的因素。于是,他更弦易辙。
    1994年,毛**将经过充分准备的资料和实物直接呈送到陕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用他的话说:“懂行的就是不一样”,也许是精诚所至的缘故,也许是这群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们慧眼的缘故,第二周,省文物管理局就成立了兆伦铸钱遗址专家调查组,由研究员姜宝莲带队奔赴兆伦村进行了长达数月的首次踏勘——汉代由中央统一掌控铸币的钟官城遗址的勘测工作终算进入了程序。
   1996年,在户县文管所和大王镇政府的配合下,省文物管理局兆伦铸钱遗址专家调查组正式进驻兆伦村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写出了十几万字的调查报告,认定此处乃汉代钟官城铸钱遗址,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在中国古代货币史的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地望、出土之钱币、钱范和工具以及瓦当、地砖等建筑物料均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长眠地下2100多年的汉上林钟官城铸币遗址即将揭去神秘的面纱。国务院于2001年6月25日公布兆伦铸钱遗址 ,钟官城遗址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4-9-8 10:51:07

{:7_394:}{:7_394:}{:7_390:}{:7_390:}{:7_381:}{:7_381:}

天天 发表于 2014-9-8 17:33:30

毛某某为什么省略?

户县大门敞开 发表于 2014-9-8 22:06:17

{:7_390:}

走向你的路 发表于 2014-9-11 00:31:35

天天 发表于 2014-9-8 17:33
毛某某为什么省略?

因为发帖的我,不喜欢这个人!

天天 发表于 2014-9-12 20:21:52

走向你的路 发表于 2014-9-11 00:31
因为发帖的我,不喜欢这个人!

我明白了。在靳应禄老师的文章里描述了此事。

走向你的路 发表于 2014-9-18 00:22:25

天天 发表于 2014-9-12 20:21
我明白了。在靳应禄老师的文章里描述了此事。

“靳应禄老师的文章里描述了此事。”那篇文章呢????求解释。。。。

天天 发表于 2014-9-30 20:50:36

《户县文史大观》一书有这篇文章。原来发表在《户县文史资料》某一期。只不过我看到你的帖子,刚好从学校回到家。手边没有这本书。

走向你的路 发表于 2014-10-2 22:19:06

天天 发表于 2014-9-30 20:50
《户县文史大观》一书有这篇文章。原来发表在《户县文史资料》某一期。只不过我看到你的帖子,刚好从学校回 ...

好的。谢谢。。。。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谢谢。

天天 发表于 2014-10-4 12:13:06

走向你的路 发表于 2014-10-2 22:19
好的。谢谢。。。。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谢谢。

这两天可以去户县图书馆三楼看,户县文史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安市户县大王镇兆伦村村名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