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613|回复: 2
收起左侧

卓信艺术家:史永哲

[复制链接]

41

主题

0

回帖

151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4-7-18 16: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在几年前,永哲曾举了一次作品研讨论,追求完美的他把这个研讨会放在了红草园。恰我园逢春寒未退,红梅绽放,故我们把它定为了一个雅集。以文会友,以梅会友,以琴会友,以画会友,“相约红草园”。与会达五六十书画好友,山东琴师徐永及我省古琴学者李明忠,笑星孙纯蝶都参加了聚会,琴、梅、书、画别开生面。就是在那次会上永哲展示了他带有新意的田园山水,一付付带有陌生面孔的画作,让人耳目一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后几年中他仍坚持在这一风格中的完善提炼,这种契而不舍的致研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他尝试以线的框架塑造物象构架,运用墨和色的渗透寻找肌理,达到一种带有装饰意味和构成形式,去把握和寻求画面的整体协调,用线的交织和色块的嵌入表现物象和心象,营造出充满新意并带有童话般的田园情趣。当我看到后第一印象时说:“这不是贝雕镶嵌吗”,但细细品读,这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带有装饰意味的山水画中还包涵民间的、童趣的,甚至还有淡淡的漆味,以及他生涯中的阅历与沧桑。而这种看似陌生而又单纯的笔墨图式,也正是他能正确地接受传统,从感性到理性孵化的转化过程。
永哲自幼习画受教于陈瑶生先生,因此在传统山水功底上受益非浅,早在七三年时他创作长卷山水“长征诗意图”是他当时的代表作,那纯正娴熟的马远夏圭、小斧劈拖泥带水,笔墨功底不言而喻。而今敢于离经叛道,大胆取舍,可见他敢于突破的致学精神。正是借助于传统的赐教,正是借助于对工艺美术乃至粗俗化的匠艺的认同,才使和那些执迷于熟悉的古人情结拉开了距离,开辟一块实险园地,制造属于自己的创作图式。和永哲绘画不同的是,我的画更多的是绘画性和文人情绪,而永哲却伴有工艺民间性缘源,相同的是对自我精神的抒发为主题和创新意识。永哲在画册中自祤这种画法为“陌生的诗”,我觉得熟悉也好,陌生也罢,这种带有实验性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尽管画中还隐显传承基因所致的复归痕迹,但那是在另一种新的层面的表露罢了。
董其昌有句名言道:“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看来熟后生和生外熟的核心还是一个“生”字,继承与发展,熟悉和陌生,生中有熟,熟中有生,这种交替与渗透过程,正如哲学家库恩所指出的那样“只能在发散与收敛这两种思维方式拉扯所形成的张力之下向前发展”这种熟与生的致动过程,才是艺术生命的全部。

发表于 2014-8-10 06: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主!

21

主题

336

回帖

2407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2407
发表于 2014-8-12 06: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5 04:59 , Processed in 0.2688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