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4-4-17 18:26:34

一场洪水与许氏骨科

人常说,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脚不干。说的是,秦岭北麓曾有非常丰富的水源。潦峪变成涝峪,潦河变成涝河,就是因为曾经的水患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那个丰水的年代,发洪水是户县常有的事,户县苍游乡野口村村名的来历就与洪水有关。曾经有一年,户县又发了一场洪水,阻断了交通,一个西行的人被滞留在了南庆叙。这个无奈的行人在南庆叙许家落脚,等待洪水消退。南庆叙民风淳朴,许家待人友善。在洪水不退的几个月时间里,这个行人吃住都在许家,许家并不见怪这个人囊中羞涩,仍然给于这个人友好的吃住安顿。几个月后,洪水退去,行人临走时对许家人说,“几个月来,我吃住都在你家,你们全家对我这么好,我无以回报。我本是小刀会(或红灯照)的随军医生,因部队被打散以后,我打算回老家,我这里有一药方,是专门治刀伤、外伤的,我现在把这个方子给你家留下,作为我对你家的回报。”许家把这个方子珍藏,并依照方子配药给自家人和邻里乡党治刀伤、外伤。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来许家求药,就这样,户县有了许氏骨伤科。


      许氏骨伤科的药确实神奇,当年,笔者因燃放炮竹(二起脚)不慎把小腿打个白洞,因为把炮放反了,第二响没有打上天空,而打在了我的小腿上,当时感觉腿被打了一下,一看,把裤子打了一个洞,提起裤子,发现小腿被打了一个洞,白茬,也不流血。在单位用药一个月未见好转,后来来到许氏骨科,贴了一次药,伤就好了。当年的许德全在箭门东路开了一间小诊所。现在的许德全有了自己的专科医院。许德全是许氏骨伤科的第四代传人。

寂寞的鱼 发表于 2014-4-17 19:47:29

作者的话,有些出入,我以许氏骨科第五代传人许景昱的身份补充一二。
1。被洪水所迫留在南庆叙的行人,是太平天国军医,杨文广老先生,许氏骨科的后代一直和杨文广老先生的后代有联系,许氏骨科正确的说确实应该是“杨氏骨科”。
2。许氏骨科第一代传人“许双桥”,是我太太爷。第二代传人,我姥姥爷“许登甲”。第三代传人,是我爷“许致祥”,这些人祖辈都住在南庆叙。
3。第四代传人,老大“许日升”,我大伯,在大王医院上班,现已病逝。我父亲“许满良(许日旭),在南庆叙开”户县中医医院许氏骨科分院“,后更名为”户县中医医院南庆叙中医骨伤分院“。
4。第五代,我大伯儿子”许德全“,我哥,在户县人民路开”许德全中医医院“,许满良之子,我,许景昱,大学毕业后回家和父亲在南庆叙天天坐门诊。
5。第六代,我哥许德全有两个儿子即许东、许宝。我前段时间才生个女儿“许艺馨”。

寂寞的鱼 发表于 2014-4-17 19:53:21

6。我大伯许日升的女婿,姚百平,我哥,在大王开“户县中医医院大王骨伤分院”,大王也有部分“秘方”。也有人称大王“姚氏骨科”。

天天 发表于 2014-4-17 20:22:58

上周看《户县地名志》,野口村就是两种说法,一是洪水,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后来的转音。

靳应禄 发表于 2014-4-17 20:24:15

{:7_381:}{:7_396:}

寂寞的鱼 发表于 2014-4-17 20:42:21

7。许氏骨科第4代传人“许满良”,育有二女一子。长女“许苗雨”,我大姐,在西安医学院工作。次女“许维雨”,我二姐,在西安中医医院工作。我是老三。
8。许氏骨科,家族庞大,能人辈出。第四代,“日”字辈,我父亲一辈的,还有“许日南”,在宋村上班。“许日阳”,在户县中医医院上班。

彦清登 发表于 2014-4-17 21:17:46

{:7_394:}

心随自然50 发表于 2014-4-17 21:18:51

{:7_396:}{:7_390:}{:7_394:}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4-4-17 21:21:18

寂寞的鱼 发表于 2014-4-17 19:47
作者的话,有些出入,我以许氏骨科第五代传人许景昱的身份补充一二。
1。被洪水所迫留在南庆叙的行人,是 ...

可能近30年前,那一次去贴药,在与许德全先生的闲聊中知道些许,今天凭记忆写了此贴,难免出入,望谅。本意是让许氏骨科代代相传,永远地为户县及周边人民多做贡献。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4-4-17 21:22:26

靳应禄 发表于 2014-4-17 20:24


:handshake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一场洪水与许氏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