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超1/2床位空闲 老人宁愿寡居或寄居
农村敬老院是政府专门为农村五保户提供的养老服务机构,在这里吃穿住都有人照料,老人们可以静下心来、安享晚年。然而,记者在我省一些地方调查采访时发现:一些农村敬老院超过一半的床位常年空闲着,不少的老人宁愿自己一个人艰难地寡居或者寄居别人家,也不愿意到敬老院去。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农村敬老院条件好 入住率很低 这位听着秦腔、晒着太阳的五保老人叫曹明山,今年76岁。老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农历腊月21入住临渭区崇凝敬老院以后,他就过上了稳稳当当的生活。 记者:“这儿的生活和你原来在村子里的生活比,咋样?” 五保户曹明山:“这是稳稳当当的生活。” 记者:“哦,稳稳当当的生活?” 五保户曹明山:“这不是猴上山的生活,猴上山那就是吃了早上还不知道晌午饭咋弄。” 老人告诉记者,敬老院一日两餐、每顿饭最少两个菜,两人住一间房子、有暖气,有人打扫房间,服务十分周到。然而,记者发现,占地26亩,有三栋供养楼,70个床位的崇凝敬老院仅仅入住了10位老人,60个床位被闲置着。同样在渭南市官路敬老院,记者发现床位的利用率也不高,100个床位仅住了50人。 和五保老人家里的生活条件相比,乡镇敬老院里的生活条件要好得多,老人们应该高高兴兴地入住,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床位大量空置的情况呢?就在记者采访时,临渭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正准备上门入户动员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记者跟随记录了这个过程。 临渭区民政局低保办主任刘万全:“那边(敬老院)不用你掏钱,吃穿都管了,又不用你做饭,你把二郎腿一翘,在那儿就可以吃热饭了。” 老人不愿舍弃家产 惦记供养金 11月13日,这已经是临渭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第四次上门动员五保老人段余仓了。按照政策,今年72岁的段余仓和年迈的老伴以及弟弟都是五保户。他们住在这几间十分破败、快要坍塌的房子里。然而,多次动员,三位老人就是不想去。 五保户段余仓:“住在村子这些年了都熟悉,那边的人不熟悉。” 民政局工作人员:“不熟悉慢慢就熟悉了。” 五保户段余仓:“这地方交往时间长了,能说到一块儿,爱谝。” 民政局工作人员:“叫你享福你还不享福。” 五保户段余仓:“那边不给钱我不去。” 民政局工作人员:“那边不要钱。” 五保户段余仓:“我知道政府对我好,我离不开这地方,习惯了,时间长了。” 按照农村五保政策规定,符合五保政策的老人由政府财政每年下发5000元的供养经费,老人入住敬老院后这笔费用就会直接拨付给敬老院。段余仓一家人不愿意去敬老院入住,除了不愿离家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担心他们三人每年一万五千多元的供养金不能到手了。调查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临渭区目前共有五保供养对象743人,但仅有60人入住了敬老院。 五保户侯凤堂:“我的想法是我在农村呆着习惯了。那个地方我不习惯去。因为我在这儿熟练了。到那边人生面不熟。” 临渭区民政局低保办主任刘万全:“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有些不愿意舍弃他们的家产,害怕家产没有人照顾。有些代养人不愿意让亲属离开他的家,一方面他还能给他干活,一方面国家给这些人还有些供养金,都发到他们自己手里了,所以他们觉得住在敬老院不合算。” 据了解,目前我省农村敬老院有518所,财政支付供养的五保老人有15.2万人,到2012年底入住率为76.1%,其中,陕南农村敬老院的床位使用率比较高,平均达到85%,关中地区为75%。这一数字和渭南市的临渭区的一些乡镇敬老院相比应该说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同样是在关中地区,泾阳县的敬老院却是五保老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每天下午,泾阳县中心敬老院的广场上总是围满观众,武春田老人和他的陀螺队队员们轮番上阵,手脚麻利都抖动着手中的陀螺。 武春田:“我收了8个徒弟,三个女的,还有五个残疾人,聋哑。” 记者:“我看大家打的都挺高兴的?” 武春田:“现在高兴多了,把一些烦恼啥都忘了。整个来讲,院子里面气氛也起来了。” 泾阳县中心敬老院离县城5公里,共有300张五保户床位,目前有246位五保老人入住,床位使用率达到了82%。然而,2010年11月,敬老院扩建后投入使用初期,仅有40多位五保老人入住。 泾阳县中心敬老院院长宋凯:“刚开始因为咱们服务不到位老年人住进来也不舒服。咱们只能是先住进来五六十人,找找经验,再住,先把管理水平提上去。” 敬老院应改善条件 提升管理水平 在摸索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老人服务的同时,敬老院首先在硬件上下功夫,他们给每个房间配备了席梦思床、有线电视、无线呼叫系统。院内配置了健身器材、麻将桌、扑克牌等娱乐设施,同时,开辟了菜地,养殖场既可改善老人们的生活,也让他们有了营生。除此之外,泾阳县财政每年列支120万元运转经费,冬季用煤也由政府采购中心提供。记者看到,这个占地仅50亩的敬老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这样一个功能基本齐备的小社会吸引了79岁高龄的五保老人陈佩珍。 五保户陈佩珍:“这里头暖和的很。冬天发棉衣,夏天发短衣,月月发鞋。村里人说你咋不太回来,我说在敬老院啥都好,我跑回来弄啥?我回去一回,我村上人都说你精神比以前好得多了。” 和泾阳县中心敬老院相比,渭南市临渭区崇宁敬老院显得冷清多了,院长王疆告诉记者,2013年5月份刚刚投入使用的敬老院,是在部队营房的基础上改建的,目前仍然欠外债30多万元,敬老院的服务也仅仅维持吃穿住等基本物质需求。 临渭区民政局副局长郭小渭:“下一步要提高入住率,要从自身做起,首先要把这个敬老院管好,管好以后要让住进来的五保户感觉到这跟家没有多大区别。再一个要继续跟五保老人做好宣传工作。第三个就是在敬老院里面采取灵活入住的方式,你可以试住,可以农闲了你来住,农忙了你回去干农活,冬季天冷了咱敬老院都有暖气,嫌家里冷,你也可以来住。总的想法是,敬老院作为五保老人最后的落脚点,咱尽量做的更完善,更人性化,更家庭化。” 调查中记者得知,针对部分农村敬老院床位使用率低的问题,省民政厅正在出台上措施完善敬老院的设施鼓励老年人入住。例如,从明年开始对床位使用率低于50%的敬老院,在人员聘用工资和运转维护经费上将进行减扣。除了这些处罚性的措施之外,省民政厅将采取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投入的办法,加大敬老院软硬件的改善与提升。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关居正:“今年省上出台了一些政策。主要解决敬老院服务人员工资和日常维护经费。工作人员聘用工资这一块儿我们原则要求平均工资不低于2300,省上拿30%,市上出30%,县上出40%,这样的比例来分担。运转经费我们按入住老人每人1200块钱这个标准一年,也是按照三三四比例来筹资,主要是用于敬老院日常的维护。” 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敬老院,目的是让农村五保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所以,在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下,改变一些敬老院空闲的现状,一方面需要五保老人改变观念,快乐入住。一方面也需要敬老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软硬件都到位了,自然会吸引老人入住,敬老院床位闲置的问题也就会得到解决。(西部网) {:7_36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