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名的来历
秦岭是横亘于我国中部的一座名山,是我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又是长江、黄河两大水域的分水岭。秦岭最早叫南山、终南山。南山一名始见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书中有“节彼南山”的诗句。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中亦有“南山”的记述。这两本书的产生地主要在关中,关中以北的梁山、汧山、黄龙山、嵯峨山、陇山等统称北山,相对而言,秦岭就是南山。《尚书·禹贡》称秦岭为“终南椁物”,终南山一名即由此而来。秦岭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他在书中称“秦岭为天下之大阻也”。我国古代赞颂秦岭是“九州之名阻,天下之险峻”。司马迁是陕西人,他生活的年代是西汉初年,是大秦帝国刚刚灭亡不久,但大秦帝国的影响还深深存在,秦岭是大秦帝国最著名的山,那个时候的秦国人很可能已经把它认作“秦岭”了,身居秦地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它称作秦岭也就不足为奇了。{:7_360:} {:5_335:} 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好帖! 圭峰山麓 发表于 2013-12-1 2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好帖!
谢谢,过奖了。 秦国在横扫六合之前,已经拥有关中平原、成都平原两大富饶之地,他们丰富的物产和超时代的管理支撑着连年征战。站在关中,把秦岭就叫作南山,但是站在成都平原,就不能叫南山了,叫北山更不合适,只有叫“秦岭”是最合适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这座山称作“秦岭”,应该是有依据的。 秦——秦地。
《说文解字》伯益之後所封国。地宜禾。
《诗·秦风·车邻注》秦,陇西谷名。在雍州鸟鼠山之东北。
岭——山脉,山道、山坡。
《说文新附》岭,山道也。
秦岭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
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说说关于秦岭 - 说天道地 - 秦岭网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qinling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
晖哥 发表于 2013-12-2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秦——秦地。
《说文解字》伯益之後所封国。地宜禾。
《诗·秦风·车邻注》秦,陇西谷名。在雍州鸟鼠山之 ...
谢谢,更为详尽的论述。 亦稼亦穑 发表于 2013-12-2 2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更为详尽的论述。
看了您的帖子受益匪浅!
顶一下!
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晖哥 发表于 2013-12-3 09: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您的帖子受益匪浅!
顶一下!
你的博学多识令人佩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