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puck 发表于 2013-4-12 16:41:22

乐庆辉分享亲子教育中的关键,如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经常听大人们说:"屁孩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上学后,尤其是上初中时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其实,乐庆辉老师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且听笔者为给位爸爸妈妈分析一下:
  乐庆辉下来来分享亲子教育中如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个是孩子3-4岁的时候,第二个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比如说"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而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这个时期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有所抬头,他们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去做。
  乐庆辉问孩子的第二反抗期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一是感觉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
  二是与家长在社会观念上的碰撞。
  三是情绪波动往往不能自控。
  如果家长依然像教育小学生那样,事事干涉,必然引起孩子的不满。倘若家长用高压手段,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反抗。因此,教育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行不通的。那么,乐庆辉老师建议家长应该讲究亲子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
  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几条妙方
  1.让孩子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3)作出积极反应。
  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明智的家长应懂得如何熟练地运用批评艺术:(1)分清场合和措辞。(2)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3)对事不对人。(4)适当冷处理。
  2.培养孩子将心比心。家长过问、干涉孩子的行动,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而有的家长则会尽量压住怒气,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并说明因为不知道你为什么晚归,心里很着急、很担心、希望你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以后早点回来。
  3.多让孩子去实践体验。乐庆辉说用实践体验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头说教有效得多。一位父亲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父亲略一思量,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买的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这一体验让孩子感触颇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让孩子自己产生那种"父母不容易"的体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乐庆辉分享亲子教育中的关键,如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