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古池名,在古陕西夏阳,今中国陕西省户县西,源出终南山,西北流入涝水。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此写下了《渼陂行》这首诗,“渼”指波光鳞鳞的水,“陂”指岸。现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南部富水河畔,离吉安城30公里。南宋初年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村是江西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渼陂古村古树常青,富水长流,红土地方圆1平方公里。居民500多户,共2800多人口,村民都姓梁。村里有28口水塘,口口相通,错落有致地排出八卦图形,象征天上的28星宿护卫这个美丽的村子。村里老人说,这28口水塘原先都有沟渠相通的,夏天里,小孩子们可以从这口池塘爬到那口池塘,玩捉迷藏的游戏。渼陂的洲头,人人塘边忙浣洗,家家门前流清泉,乡民生活纯朴淡然。渼陂村北有芗峰,南是紫瑶。北有王江、也叫富水,南有渼水,环绕整个村庄。 远处望去,可谓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可谓山抱水环,天然形胜。近处观古村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铺路,排水设有暗沟相通。
渼陂有它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辉煌的人文韵味。上个世纪30年代,就在这座具有典型古庐陵风格的渼陂民居中,召开了党的一次著名会议,决定成立了统一领导红军和几块根据地的新的前委。前委常委由书记毛泽东,常委曾山、刘士奇、朱德和潘星元,候补常委黄公略和彭德怀七人组成,史称《二七会议》。自此,渼陂古村又积攒下了红色的印记。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二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朱德、曾山等党的领导的旧居和当时红四军军部旧址。
渼陂另外一件值得称道的是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四位将军,两位中将,两位少将。他们分别是中国第一个王牌军——38军军长梁兴初中将;38军政委梁必业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是党指挥枪的楷模;文武双全的梁仁芥少将,曾任兰州军区副政委。三位都是1955年第一批授衔的将军,而且都是受当时在这里召开的著名“二.七”会议和红军活动的影响,同年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又在55年同时授衔,这在全国颇为罕见的。还有一位是2000年授衔的少将——梁必骎,现供职于中国军事科学院,是位精通军事理论的儒将,按当地的辈份,兴初最大,必业、必骎次之,仁芥最小。吉安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之一,建有将军园,而作为一个村落的渼陂自有它的将军馆。
离开永慕堂,东去经千年古井,一路走过“节寿”、“孝友”两堂到“翰林第”门坊。又经“明新”和“敬德”两书院往西北去参观了民居的民俗古床集锦。回转东北,然后去了古木桥。在现在的木桥上,我们摄影并眺望了富水及其沙滩和古码头。北南回撤,我们来到悠远了的古街。在古街,我们一边品尝那里的小吃,一边听老人家介绍建于明朝时期商业老街的盛况。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当时拍摄的情景和潘冬子的画像。古街全长900米,从万寿宫,我们依稀看到了当时的繁华。据载,万寿宫宫内设有赌场、夜市、戏台等等,是当时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街上路灯通宵达旦,人如潮涌。常有戏班登台演出,好一派兴旺发达景象。万寿宫前院两则拱门上“天不夜”“月常明”是当时渼陂古街真实的写照。有枚铜钱图案位于万寿宫的正门前的地面上,意为祈盼兴旺发达,财源滚滚。古街保存得十分完整,保存现存店铺108家。这些店号当时主要经营粮食、药材、木材、布匹等。“协安庄”等古 店号牌体现了当时古街的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