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卢塞恩
应当介绍一下图片 十分感谢你!明天是星期,通知斯特拉斯堡大学叫作者介绍。 回复 2# 清泉卢塞恩(一译琉森)是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变幻莫测的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又名卢塞恩湖)的汇合处,市区人口只有6万人。它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号称是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 从苏黎世驱车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卢塞恩市中心。眼前立即呈现出一幅美妙绝伦的景象: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飘着朵朵白云,远处的阿尔卑斯山上堆积的皑皑白雪清晰可见,碧绿碧绿的四州湖水静静地流向罗伊斯河,几只白天鹅在入河口的水面上悠闲地游来游去。 罗伊斯河两岸,中世纪的古建筑和现代化的新建筑鳞次栉比,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市中心有一座长达245米的木桥,斜跨河两岸。这就是著名的教堂桥,又名“廊桥”。桥边水中建有一石头砌成的八角尖顶水塔,红顶白墙,十分美观。 据说,过去曾先后用它做过瞭望塔、监狱和金库,现在是会馆。廊桥外侧,摆着一盆盆鲜花,看似一座花廊。此桥初建于1333年,后毁于一场大火,重建。 在廊顶之下绘有百余幅彩画,画的多是卢塞恩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把我们带到遥远的过去。 卢塞恩,拉丁文意为“光”,即光城。1000多年前,它只是一个小渔村。公元8世纪建城,意大利商人越过阿尔卑斯山,来此经商,遂形成城镇。1178年设市。
1332年加入瑞士联邦,从此,走上繁荣之路。圣哥达隧道建成后,成为瑞士中部上莱茵河和伦巴第间重要的商贸中心。18世纪时,卢塞恩一度成为瑞士最大的城市。 河北岸一公园内,有一巨大狮子石雕。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被长矛刺中背部,痛苦地倒在地上;它的爪紧紧地执着一块盾牌,盾牌边上是两支折断的长矛。 这头战斗不息的雄狮似乎在向游客讲述着一段悲壮的故事:法国大革命中,1792年8月10日,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革命党人追杀,由800多名瑞士雇佣兵组成的卫队保卫着国王和王后。最后,全部战死沙场,国王和王后被俘。 历史上,瑞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男子苦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士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战。但金钱和荣誉掩盖不住雇佣兵制度的残酷,以这次事件为契机,瑞士停止了雇佣兵出口。 为了让后代记住这一历史,19世纪初,阵亡将士的亲友策划、并于1821年请丹麦雕塑家在美丽的罗伊斯河北岸的山坡上建造了这尊雄狮石雕。雕塑的下面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忠诚、勇敢的瑞士年轻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这里时,将其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石雕”。 卢塞恩是座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写作,留下了众多奇闻轶事。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根据在卢塞恩的生活,写出了名篇《卢塞恩》。 德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歌德长期在卢塞恩生活和写作,希尔斯广场上的歌德故居成为游人参观的景点。法国戏剧家、小说家大仲马称卢塞恩为“世界最美的蚌壳中的明珠”。 法国作家雨果也多次到过卢塞恩,他居住过的楼房至今完好地保存在罗伊斯河北岸。他曾吟咏,卢塞恩幽雅、静谧,碧水轻轻地拍着河岸,柔水在我的脚下流淌…… 卢塞恩是一座很有灵气的城市。很多音乐家在此激发了灵感,创作出不朽的名篇。 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命名为《月光曲》,据说就是受了诗人雷尔斯塔布的评论影响:第一乐章使人想起“犹如在瑞士卢塞恩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轻舟一样”。 沿湖的一条路叫“理查德。瓦格纳路”,是为纪念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修建的。他酷爱卢塞恩,1859年在此完成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歌剧,后又在他居住的卢塞恩湖边别墅创作了《齐格弗里特》田园交响曲。 他对这里的一切都着了迷,他说,“卢塞恩的温柔使我把音乐都忘了”。现在,他的别墅已改作博物馆,供人参观。 卢塞恩人喜欢音乐。一个星期四的晚上,一个自愿组成的群众性乐队在鹅卵石铺就的中世纪广场正要演出,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散,我为未能看到这场巧遇的演出而甚感遗憾。 卢塞恩的文化设施较为完善。新建的卢塞恩文化与会议中心十分美观,功能齐全。其中的大型组合式音乐厅内,有舒适的座椅1840张,音响效果极佳,音乐指挥家、管弦乐团和独奏家均对此建筑赞叹不已。 好啊!外国人文也能了解! 好啊!外国人文也能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