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贫困县百万建造北大门似巨型香烟”--周至县应该反思
昨天看了一条新闻,题为“陕西贫困县百万建造北大门似巨型香烟”的报道,不知什么原因没看清楚是陕西哪个贫困县整的事!隐约感觉到好像是故乡“周至县”,因为几次回周至好像看到过没有装修完成的八根大柱子;另外一个方面,周至县被报道、出名压根就没有什么好事情,肯定是负面报道!今儿一搜果然是“周至这个贫困县”!作为“周山至水”的周至人感觉骄傲和自豪的是,周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县志记载建县于西汉年间。2500年前,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李耳在周至楼观设台著讲《道德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周至为县令,他的千古绝唱《长恨歌》写于周至;体恤民情的他感慨万千的写出了《观刈麦》等名篇佳作。至今周至优秀的儿女依然延续着这温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作为周至人感觉骄傲、自豪!
每当驾车经环山旅游路回周至老家,一过户县的蒋村进入周至地界就倍感亲切!周至人杰地灵、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使得周至这个农业大县的老百姓能够吃饱肚子!自古就有“金周至”的说法,原因可能为:一是周至农田均为水浇田,不是有句话说“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条脚不干”,依偎在秦岭脚下的周至县出秦岭的溪流、河流浇灌着农田,养育了这片土地上善良、勤劳的人民;二是早些年周至以种植水稻、苡米为主要农作物,到秋天金黄色的一片,故此就有金周至的说法!这不古人写到:“河流如带林如烟,麦禾稻菽漫平川。山清水秀名二曲,五千道德出秦关。”;还有:“南山多半对柴门,无树溪头不露头。十八峪中分泻水,清溪绕乱稻花村”的赞美吗!
作为周至人的我多年以来一直关心着故乡的点点滴滴,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周至县被报道的人和事以负面的居多!?老百姓的生活虽有改善但和相临兄弟县比较起来依然滞后,要不为什么一直不能摘掉“贫困县”这顶帽子!今天又被报道的北大门事件难道作为在周至为官的当政者就没有感觉到耻辱、就不值得好好去反思反思?大门不再阔气、豪华,不顶什么用!关键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实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并不是雄伟荒诞的大门造型!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也写到“不折腾”,希望当政者好好静心思考!
要思考的太多太多:周至楼观道文化展示区为当地老百姓究竟带来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西安曲江道教楼观”的说法?猕猴桃产业怎么样能够做大做强?以人为本的大政方针能否落到实处?南大门漂亮吧--靓丽,北大门气派吧--荒诞、耻辱,开发商所为,政府主管部门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用巨资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事,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早点脱掉“贫困县”的帽子?等等等等......!
“金周至”何时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周至?!
没有图? 思故乡真切的感慨! 写得很好,文采飞扬~ 周至人,{:soso_e179:} {:soso_e163:} 看了LZ的帖子,我只想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可能是离宝鸡卷烟厂比较近吧{:7_376:} 当初真以为是宝鸡烟厂给周至县赞助的!宝鸡卷烟厂领导看到后应该和周至县联系,在周至县北大门造型周边建一宝鸡卷烟厂的分厂才对,这样不用再掏广告费,基本上大半个中国人都知道呀!不错的建议! 谢十锅的赞扬!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