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安全的IC卡为何难以推广?
因花费太高各银行都指望别人先做
广东省银监局的调查显示,磁条卡技术门槛低,而芯片IC卡目前没有任何复制手段。欧美、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都已陆续完成IC卡改造,我国大陆仍是克隆卡犯罪的多发地。
根据银监会和中国银联等文件,我国将在2015年以前普及芯片卡。但是,调查发现,尽管一些银行称正在积极推广IC卡,但在银行营业厅,很少见到实质性行动。
“由于生意往来账款数额比较大,我特别跟银行客户经理提到克隆卡问题,对方只是强调说白金卡是最高级别VIP,"有先进的侦测系统",但就是不推广使用IC卡。”广州市民刘女士说。
中国银联有关人士说,目前全国发行的银行卡约有31亿张,一张IC卡制作成本30元左右。即使一半是“休眠卡”持卡人自动放弃,也涉及费用五六百亿元。“国家规定,换卡不能收工本费,这笔费用由银行承担。这笔钱分摊到几十家银行,应当成本减少很多。”
一位国有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更换IC卡问题上,因为前期的改造成本高、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所以银行普遍存在“搭便车”的想法,指望别人先做。
另外由于持卡人很难证明密码泄露不是自己的责任,在法院判决中经常得不到支持,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所以银行损失不大,这也是银行迟迟不愿意花钱推行IC卡的一个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