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兵曾参加中条山战役 生活困难月领80
阳光讯 坐在记者面前的是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一位山西老兵高凤梧,也是目前参加过那场战役的极少数健在者之一,在本报4月初进行的中条山特别报道期间,记者专程去山西平陆县拜访了他。高凤梧老人,山西省平陆县圣人涧村人,今年已是91岁高龄,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现在一家五口生活在圣人涧,老人每月只能领到80元的生活费。忆战争“我曾去过38军西安办事处培训,在观音巷子附近”记者在山西省平陆县见到高老,91岁的高老身体硬朗,老人回忆:“日本人来之前,我还在读书。可是日本人来了以后,学校就上不成课了,于是我的一个亲戚就把我介绍到了38军。参军后,我在51旅102团无线电排当兵。”老人回忆起当年参军后自己的部队,“我们班一共12个人,我记得排长姓董,副排长叫刘振高,班长叫王宗令。”“我记得曾经我去过38军西安办事处培训,在西安观音巷子附近,那里的处长叫杨晓初。当时中条山前线所需的物品、给养,都是办事处组织配发的。”老人回忆道。“‘六·六事变’后,我看到黄河上飘着的尸体”“‘六·六事变(战役)’前,我和班里的几个战友被派到垣曲县做情报工作,后来日本人占领这里。我们在躲避日军的时候遇到了当地的一个村长,当他得知我们是为了打日本人而做情报工作时,就让我们换上了便衣,扮成在地里收麦子的村民,这才躲过了日本人的扫荡。”老人说。“在我返回部队驻地的时候,在平陆县曹川镇的黄河边上,我看到许多漂着的尸体,后来才知道‘六·六事变’已经发生了3天了。”老人想了想接着说,“那时候,我们无线电排有一个活下来的陕西小娃叫张振中,他告诉我们日本人进攻了平陆县,部队很多官兵都被日本人逼得跳了黄河,跳下黄河的人很多。我想当时要不是在垣曲执行任务,可能我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老人说完长叹一声。“跳黄河是没办法,打不过人家,兄弟们不想投降”当记者问到老人,驻守的将士为什么要跳河时,老人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跳黄河那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的实力、人数比日本人差太多了,兄弟们不想投降、不想被俘才跳了黄河。”老人叹了口气接着说,“我们拿的是‘汉阳造’,最好的是机枪,大炮很少。日本人有飞机、战车、各种大炮,还用毒气和火攻。而兄弟们在打仗之前都是庄稼人,差的太多了。”老人家说。“后来我听说,兄弟们在撤退中被包围后,没办法才选择跳黄河。跳进黄河的兄弟们都把武器砸了或扔到黄河里了,没有留给日本人。”老人说着擦了擦湿润的眼睛。“孙(蔚如)司令是西安灞桥人,我跟着他打鬼子,虽然我没见过孙司令,但是我知道他是西安灞桥人,我还见过赵寿山,他是陕西户县人,孔从洲是西安灞桥人。”老人说他跟着陕西将领打鬼子,不后悔。“在无线电排的时候,因为我识字而且有小学文化,那时候部队上很多人都不认字,长官就让我带着人去给老百姓宣传抗日。”老人说打“鬼子”才是正事。“日本人投降后,大约是1947年前后,内战开始了。我不愿意自己人打自己人,就没有吭气地离开了部队,独自回到了平陆家里。”老人骄傲地说自己没打过中国人。述家境 老人一个月能领80多元生活费“回家后,我才成了家娶了媳妇,一直生活在圣人涧。”老人说得有些累了,考虑到老人家的身体,我们停止了对老人的采访。老人的儿媳告诉记者:“我爸一个月只能领到80多块钱的生活费,全家就靠他儿子和我种地,收入也不多。孩子现在在上小学,我老公又病了,家里现在真的很困难。可是,我爸始终都说他不后悔当年抗日,不后悔中途离开部队,他说这样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老头子时常跟我提起,当年他部队里的那些陕西人。他说他们都是汉子,宁可跳河也不让日本人缴械,陕西将领也都是好人,没有让他打过自己人。”高凤梧的老伴说。就在记者采访高凤梧老人一家的时候,企业家王农先生带着他们基金会为老人准备的1800元慰问金过来了,当王农先生将这1800元钱交到老人儿媳手中的时候,老两口红着眼眶,已然不知道怎么感谢这位好人。征线索 若您有中条山老兵线索 请与本报保持联络经过近一周时间的征集,本报获得了大量老兵后人们反馈来的信息。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查,记者发现,在后人提供的信息中,由于种种因素,老兵们最初留下的珍贵遗物没能保存下来,这也给记者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过,在这一阶段中,记者联络到了大量的老兵后人,而从后人们的讲述中,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得以重现出它的轮廓。在下一阶段的调查中,本报记者将走访中条山老兵,从他们的口中近一步还原陕西军人在这场战役中的原貌。如果您还有中条山老兵的信息,或能提供相关的帮助,请您继续与本报保持联络。 联系电话:029-86253335来源:阳光报 {:8_436:} 向老人家致敬 向老人家致敬,政策对老军人有补助,希望落到实处 {: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老革命的晚年生活也太凄凉了,国家一定要照顾这些老前辈啊。 无奈!在老革命的问题上政策欠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