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来 发表于 2012-3-16 15:19:48

“3-15” 最悲哀是消费者

“3·15”是谁的悲哀

  昨天晚上,央视“3·15”晚会对一些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了曝光。晚会还在进行中,有的被曝光企业就开始在微博上致歉,连夜致歉的还包括电信、银行。这么快速的反应,不得不让人感慨,企业已经很重视自己的宣传形象了,企业应对被曝光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公关措施。

  比起以前一些被曝光后坚称自己没错的企业来说,这些企业选择道歉,诚恳多了。但从中也可以发现一点技巧,比如说,尽量将错误描述成只是某一门店、分公司或个别员工的行为,表示要整改、自查,却没有具体的措施公布。当然,他们这么做无可厚非,因为晚会能曝光的,本来就是个别的“点”,他们没有必要将错误扩大化,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责任和损失。

  都说“3·15”是消费者的节日,这节日的重头戏,也就是看晚会了。消费者看晚会,是为了给自己设限,被曝光的、有问题的产品、商家以后别沾,但这是不可能的,谁能逃得掉垃圾短信的魔爪?企业看晚会,是为了看自己是否被曝光、被暗访。而晚会是有局限性的,就算投入更大人力物力,24小时不间断直播,恐怕能曝光的企业也是沧海一粟。没有走上晚会直播间,恐怕许多企业都会暗自侥幸,又逃过一劫。

  被曝光的企业当然会觉得悲哀,不幸撞到了枪口上。实际上,觉得悲哀的恐怕还有包括央视在内的媒介们,尽管一年之内不停地在谈产品质量问题,不停地在曝光问题企业,但伤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有些问题,如手机垃圾短信、个人信息泄露等,年年曝光,年年改不了,可以说,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斗争中,垃圾短信已经是胜利者了。

  更悲哀的,恐怕就是消费者了,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可能遭到商家暗算,即便不出门,也很有可能躺着中枪,银行卡莫名其妙少了金额,身份莫名其妙被人冒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已经不是有没有幸福感的问题了,而是缺少安全感。没有安全感,还谈什么幸福感呢?

  媒介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渺小的,仅仅靠媒介曝光,永远只是局部,是不可能扭转局面的。问题出在了哪里?首先就是市场监管长期滞后。管理部门不能在问题刚有端倪的时候就制定游戏规则,而是等待问题扩大化、出现严重后果、被曝光了,才有所动作,而政策制定过程又相当缓慢,甚至制定了也未必能实施。

  其次,就是存在着管理者的不作为,甚至暗地纵容。这里面有利益关系,有地方保护主义。而这样的行为,导致的是无良企业能够大量获利而不受惩罚,宁可把金钱与时间用于公关,也不肯改善产品质量,一句“自查自纠”就能顺利过关。这样,伤害的就不仅是消费者权益了,伤害的将是整个市场环境、是每个人的生存环境。

  针对产品质量,针对坑害消费者的行为,能否有严刑峻法并且予以实施?能否将辖区是否有造假售假行为列入干部考核?让执法部门真正负起责任来,已经刻不容缓。

  “地沟油”犯罪已经可以判死刑了,中新社最新的消息,工信部已经表示,中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专项国家标准制定完成——这一类的举动,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违法行为,但依旧太少、太慢,还远远不能营造一个更为安全的消费环境。

  昨天晚会直播的同时,已经有网友在网上说,原来洋快餐的保质期只有几小时,原来人家还有一个白纸黑字的质量标准小本子——看来洋快餐还是相对安全的,在许多餐馆吃饭,根本就不知道吃的是哪天的东西。这是调侃,也是无奈,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悲哀。(法制晚报)

溪水止流 发表于 2012-3-16 16:52:26

那一年温度计长到那么贵,也不见315有啥行动。

老玩童 发表于 2012-3-17 07:16:23

许多企业都会暗自侥幸,又逃过一劫。
{:8_423:}{:8_423:}

保险理赔代理 发表于 2012-3-18 11:06:51

营造一个更为安全的消费环境{:8_405:}

法瑞集成厨房 发表于 2012-3-20 10:16:33

央视3.15都是瞎扯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15” 最悲哀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