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狂欢节” 古时曾放假十天2012年02月06日 07:45
元宵节是中国“狂欢节”元宵节又俗称“灯节”,一般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期间开展祈福、迎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活动。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记者 张中江) 又到一年元宵节。民俗专家向中新网记者介绍,古时元宵节可称“狂欢节”,曾经放假长达十天。不过由于时代变迁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今天的元宵节虽然恢复了一些旧时习俗,但已不像过去那么热闹。
在众多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显得有些“另类”——游艺项目众多且主要在夜间举行。是夜,灯火通明、鼓乐喧天,在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颇为少见。民俗专家认为,元宵节可称是全民的“狂欢节”。
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统节日逐渐式微,元宵节也不例外。近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下,不少节俗重新被挖掘出来,灯会、猜谜等活动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与其鼎盛时期相比,元宵节喜庆是喜庆,“狂欢”意味已经大打折扣。对很多普通的工薪族来说,元宵节当天还要继续上班,劳累的一天与平时没什么差别。吃些元宵(汤圆),再把没放完的鞭炮都放了,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 {:8_405:}{:8_405:}{:8_405:} 留个脚印``````` 天天放假就好过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