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WTO十年:从“外患”到“内忧”
2011年关将至,回首中国加入WTO十年间,十年前的预言付之一笑,十年后的危机隐约酝酿。早在1996年,中国加入WTO谈判正酣之时,国内电信市场就成为中国代表团一再坚守的“堡垒”,因为这是一个关乎未来的市场,凡是涉及开放电信业的话题都被打上“免谈”的标签。
由当时的国内专家群测算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电信(微博)市场的开放极限是23%,一旦超过这个数字,中国运营商和通信企业恐将“羊入虎口”。然而,最终我国最高决策层拍板,中国在入世协定中承诺的开放程度是49%。一时间,业界哗然,惊呼“狼来了”。
中国电信业用十年间的“超白金”增长,击破了所有预言。目前,我国拥有约2.8亿固定电话用户,9.5亿移动电话用户,用户和网络规模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十年前,上海滩第一根民用ADSL刚刚埋下,十年后,百万用户跃升光纤网络;十年前,中国移动(微博)刚刚成立,其用户还在为频繁掉话而烦恼,十年后,它早已顶着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的光环;十年前,中国手机出口几乎为零,十年后,仅华为(微博)中兴两家的终端出口总数已逼近亿级。
事实上,由于电信业的特殊性,各国均以国家安全、贸易等名义对自身市场进行一定保护。我国也不例外,十年前的入世协议书里规定,国外电信企业不能单独运营基础电信业务、移动语音业务和各类增值服务业务,中国电信运营商保住了自己的根基,外资要进来就必须挑选一家本土运营商作为合作伙伴。
至今,就在今年10月的上海,英国电信亚太区执行董事戴高勋仍不遗余力地呼吁中国应加大电信市场开放力度,除了韩国电信SK和沃达丰的两次资本分别注入联通和移动外,国外电信运营商并未真正在神州大地上施展过拳脚。
虽无外患,但中国电信业从未放弃过“引狼入室”,迄今为止,国内电信业已经进行过3次改革重组,目的只有一个,在国内现有的电信运营商中引入平衡的竞争机制。2002年,中国电信被拆分为“南电信”、“北网通”;为了均衡运营商实力,2008年电信重组再次启动,中国联通(微博)和网通合并,中国电信取得联通的CDMA资产,实力增强的中国电信和联通将发力挑战中国移动。重组是否成功尚难评价,但运营商们的企业化、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中国电信、移动、联通都已成为国际电信市场响当当的角色。
{:8_422:}{:8_42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