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265|回复: 6
收起左侧

水是最好的药

[复制链接]

10

主题

35

回帖

252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252
QQ
发表于 2011-10-27 2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一定每天都在喝水,因为科学证明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活7天,可没有水却只能坚持3天。可是当你每天喝水的时候,你了解自己身体内的水吗?你了解身体缺水会导致哪些疾病吗?你知道仅仅通过喝水就可以治愈许多的慢性疾病吗?
3 C' X* C  [7 P- k  6 W, g* h6 B' W1 c
  F·巴特曼医学博士,亚力山大·佛莱明——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现者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毕生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疗作用。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医学界的结论:许多困扰人们的慢性疾病其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
7 S5 ~% q3 T+ h  ^' b5 e  
- O) ^6 G. R- |2 r寻找致病的“特殊”物质" L( b- Y8 V) e4 t" ]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有生命。人之所以能在陆地上生存,也是因为身体内有一整套完善的储水系统,这个系统在人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与此同时,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其运行原则是,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它的机制十分严格,分配水时,身体内的所有器官都会受到监控,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任何器官都不能多占。一旦这个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的信号后,人立刻会感到口渴。
. B0 @; E! G/ L/ u; V/ a$ V  现代医学是建立在化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化学有一套成熟的科学指标体系,也是一套包罗广泛的知识体系,我们用化学方法探讨人体的运转机制时,自然以化学知识为前提。
$ _' k3 q  q- \3 `, |0 ]  人体是由25%的干物质(溶质)和75%的水(溶剂)构成的。假定人体结构是个反应调节器,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溶质,而水仅仅是一种溶剂、一种填充空间的材料、一种运输溶质的工具。我们甚至还会把人体视为一支大“试管”,其中装满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固体物质,水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填充物”。有了这样的认识,人们在进行应用医学研究时都盯着一个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质。因此,除了已经知道伤口感染是细菌引起,可用抗生素治疗外,大部分的慢性病至今病因不明,治疗方法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症状,却治标不治本。
- B) Z) k+ e( M+ }2 v- m6 b) k  由于对水有这样一种根本性认识,人们普遍认为“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运行良好。从医学上讲,这是十分荒谬的,足以使人误入歧途。人们为治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找不到更有效的办法。
  w  ^/ o7 j8 c  b5 o4 F2 ?' z  5 d1 w$ M& n" U7 W0 n7 @& C
  / f- J6 w9 o1 \
慢性疼痛是身体缺水的信号; D! n3 p) j3 p3 |
  
! r$ C& {" \6 i4 a: t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体的水调节机制也在变化。一般来讲,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水调节功能也逐步完善,直到身高和体重达到成熟阶段(大约在 18~25岁)。但是进入成年后,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渴的感觉会慢慢衰退,导致饮水量减少,体内的水分也会慢慢减少,细胞内的含水量与细胞外的含水量之比会从1:1减少到0.8:1,甚至更少。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饮水是为了满足细胞的功能需求,而饮水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细胞的活力,这样的慢性脱水会引发身体的一系列症状。1 o. b. i/ @- J: T% l
  
1 \/ X" R' j: x( f5 Z  科学研究表明,缺水时,受组胺引导和操纵的神经传导系统会活跃起来,并激发其从属系统,不单激活人体“内置”的摄水机制,同时对体内的存量水进行定量的分配,把水从一个器官调配到另一个器官。组胺和从属的一系列激素在作用时,碰到身体的痛感神经就会引起疼痛。而现代医学所应用的几乎所有的止痛药都抑制组胺的作用,它们虽然压抑了痛感,却不能消除疾病的根源——脱水。
1 w; u5 o% z9 _4 c, Z  所以,身体的慢性疼痛不应用受伤或感染来解释,而应当首先将它视为慢性缺水。什么部位疼痛,就是什么部位缺水。医生首先应当考虑将疼痛信号视为缺水信号,而后再考虑是否采用复杂的治疗程序。非传染性、“反复出现”或慢性的疼痛应当视为身体缺水的信号。% d' j4 `3 a* C5 P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疼痛就应被视为关节软骨表面的一种缺水信号。关节软骨含水量很高。软骨含的水分具有润滑作用,由于这种特性,在关节运动时,两个反向重叠的表面才能自由顺畅地滑动。在软骨表面相向滑动时,一些表层细胞会死去,被剥离掉,而新生的细胞又会长出来替代死去的细胞。软骨细胞的再生与“磨损剥离”的比率称为关节效率指数。在软骨水量充足时,摩擦损伤率最低,而在脱水的状态下,软骨的磨损率会大大增加。骨髓中的血细胞通过骨骼系统优先向软骨输送水分。但如果机体缺水,受制于体内的定量配给机制,软骨就会抢夺供给关节囊的血液,以便满足对水分的需要。这时,连接所有关节的神经调节分流机制就会发出疼痛的信号。* L3 t' ^9 Q+ g7 S2 H
  8 {/ {5 M  v0 P, L8 J  r
  - u1 a. h# O. U7 z
用水就可以“治疗”& T' A& `! b7 Y. i$ y  W; Z, {
  
# u. w" Z+ Y' R+ n$ X) H# F  既然身体许多的慢性疼痛最初都是由于缺水引起的,那么就有必要转变一下观念,先用调整日常饮水量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疼痛。在给病人常规止痛药或其他缓解疼痛的药物(如抗组胺剂或抗酸剂)之前,应当先观察几天,让病人每天饮用不少于两升半的水,看是否有助于缓解疼痛。有的时候,单纯用水的效果比止痛药还要有效。3 W" V" Q# P& _# W3 ^# ?4 m
  除了慢性疼痛,还有许多病症与慢性脱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 A6 W/ [4 K9 f8 P  压力和抑郁面对当今社会的压力,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是轻松的,再加上一些令人头疼的情感问题,这时就会出现抑郁。这种现象能使人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大脑活动受到压抑的时间过长,就可能出现各种症状。人们根据病人的不同行为表象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其实,抑郁是所有人在成长和进步过程中都会遇到的自然现象。经历了这种脑力消耗,人的性格才能得到发展,勇气才得以锻造。不幸的是,有些人不能很好地化解这些情绪。
- W, J) |6 B/ e+ U  其实有些病症——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持久的情绪问题和婚姻问题——与“社会压力”有关,而抑郁症是供水不足的结果。人的大脑约占体重的1/50,但脑细胞中85%都是水,20%的血液循环分布在脑部,供大脑使用。机体供水不足,大脑生成的能量就会减少。大脑的许多功能有赖于能量,能量少了,大脑的效率就会下降,从而产生“抑郁”。脱水引起的“抑郁状态”可以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许多与压力有关的晚期病理问题都被贴上了这种标签。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对脱水症和新陈代谢并发症做出校正,慢性疲劳综合症就会得到改善,其效果往往出人预料。& z  {0 n2 r! Q4 P- [% r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身体因为水量不足而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
1 d0 `; \8 |$ t: G/ f9 X/ Y  身体根据血液流量和组织需求的变化,打开或关闭不同的血管。比如我们吃饭时,大部分血液流向肠道,其它部位的一部分毛细血管会关闭,而我们在运动时,血液则会更多的送往肌肉和骨骼。这是一个自然天成的过程,旨在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同时不让身体负载更多的液体。当饮水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时,一部分细胞会脱水,让水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也会被迫关闭,以便调整储量和流速。而关闭的毛细血管会阻碍血液的循环,只有增加血液循环的压力(高血压)才能保障液体在系统中的畅通无阻。$ ^) }# h/ L+ H# _
  所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我们首先应当采用增加日常饮水量的方法。人体对钠的存量非常敏感,血压的高低直接与钠含量相关,但患者体内钠含量过高是高血压的结果而非病因,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对人体的调水机制不了解。患者服用利尿剂,排出了钠,就会更缺水,达到“口干”的程度后,就必须补充水。利尿剂会增加体内缺水管理机制的负担,它不能治愈高血压,反而让身体更加坚定地吸收盐和水。其实水就是最好的“利尿剂”,只要高血压患者排尿充分,就应该增加饮水量,而不需要什么利尿剂。
6 M: U/ t8 U8 v& W  
1 R. _& c% f( u4 r/ ?  
/ k3 W1 l! Q0 X2 d' r饮料不是水
( N8 q; Q/ @; _+ O: v& O; D4 h  
% ?+ h) P) J8 q3 x8 V0 v  我们对身体外边的水了解得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我们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因为身体缺水。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最基本、灾难性的错误:当我们身体急需要水的时候,我们却给他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而且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但与此同时,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身体急需水,发出了口渴的信号;一方面我们有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在糊弄口渴,并没有真正满足身体对水的急切需要。# g8 Y9 C, f6 f( F" b
  现在大家都知道,碳酸饮料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人群过度的肥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反肥胖症协会甚至已经同美国各大可乐公司签订了协议,到2010年,除了举办包括成年人参加的大型活动时,碳酸类饮料将不得进入美国的中小学校园。但是其他的工业化饮料如果汁饮料、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仍然大行于道,很多人还认为只要喝这些饮料就可以满足身体对水的日常需求。正是这个错误,而非其他的原因,应该为我们的某些疾病负责。/ `  P# w8 s1 x3 M# \) R5 N" T
  
8 K' v9 e4 t+ N  咖啡因是茶、咖啡以及多数饮料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药物,能使人上瘾,因为它直接作用于大脑。咖啡因还有利尿特性,从生理学上看,咖啡因是一种脱水剂。因此,每天喝大量饮料,依然满足不了自身对水的需要,水无法长期驻留在身体里。可是我们浑然不觉身体在慢慢脱水,只要口渴就继续喝饮料。
8 z4 Q; }* h5 l5 H+ u5 v7 Z ! }9 \" a% ^6 O6 @# X& h( E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久而久之,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新陈代谢功能一但紊乱,身体的某些区域缺水,发出的信号就不仅是口渴,而是会表现出比口渴多得多的症状,例如:; I1 o* _1 }; b" _
  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6 q7 a! ], t9 w- B: o
  它们会让你的颈椎疼痛;. d* i( z. M& O4 h. }* G" N, W0 J% Y: v
  它们会让你的消化道溃疡;
& r+ z5 ?: `$ S. l2 y  它们会让你的血压升高;+ B' T: v7 J5 @$ x
  它们会让你哮喘和过敏;# g- L0 c9 h9 [2 k
  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
" w- Q0 E- R7 c9 g1 `- Z  多么可怕的结果,多么巨大的灾难!但原因却既简单又平常。所以很多时候,有了这些症状的你是没有病的,只是因为你渴了。或许听到这个解释你会感到很惊讶,会半信半疑。其实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
! C7 y; y5 u& h- K! i/ p    也许有必要规定,在面对这些疾病时,先把脱水视为病因,而后再采用药物疗法或介入式疗法。首先应当让病人充分补水,经过几天观察后,才能考虑是否采用药物。其实人们没有意识到缺水是致病的原因,但在服药时会看到“安慰”效果,于是就以为药物已经“治好了”疾病。当你看过这篇文章,请把这个伟大的医学发现告诉你身边的人,并把水分新陈代谢的新模式运用到日常医学实践中去。

372

主题

5208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8

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1-10-28 06: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soso_e179:}

36

主题

283

回帖

1475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475

社区QQ达人

QQ
发表于 2011-10-28 10: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79:}
户县友诚房屋
发表于 2011-10-28 11: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soso_e179:}{:soso_e179:}
长安18子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ajoan
发表于 2011-10-28 13: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2:}头一次发现美女的存在!{:soso_e102:}
溪水休闲户外用品店 饮食街东头 13279390790 欢迎订购各类户外用品

4

主题

104

回帖

401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401
发表于 2011-11-11 14: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喝桶装水好了,县城的上游就是那个:惠安厂,电厂。已经50年了,排得污水都是红褐色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多少年附近的农村都是用这些水,种稻种菜,哀。

4

主题

19

回帖

84

积分

初出茅庐

Rank: 1

积分
84
发表于 2011-11-11 18: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4 03:43 , Processed in 0.17178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