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岭樵夫 于 2011-6-27 21:48 编辑 + Q* l) O% n+ \8 f* x4 y: I/ Z
/ c9 \; r0 F9 ]' M r
保护大秦岭
& L& q# N% n7 h/ P6 h/ i# ~+ o 6 F! d9 M+ B& w: v+ U
捍卫古城蓝天 西安再次实现“零点火” 本报讯 为了遏制焚烧秸秆的现象,维护古城的蓝天,引导农民群众走秸秆综合利用之路,西安市近几年来在秸秆禁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西安市秸秆禁烧率逐年提高, 继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实现了“零焚烧”目标后,今年西安再次实现“零点火”。 今年全市夏粮收割面积为313。9万亩,集中收割期从6月1日开始,到6月18日全面完成了夏收、秋播任务。自5月19日全市“三夏”暨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动员会之后,通过全市上下扎实有效地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今年我市继续实现了“零火点”目标, 6月份我市空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二级以上良好状态,其中空气质量达到优级天数2天,较去年增加了1天,优良率100%。 西安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巩固了我市近年来禁烧工作的良好局面,既给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又维护了世园会期间古城西安良好的旅游形象。 由于历史原因,秦岭开发和保护的矛盾由来已久,秦岭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日前,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这标志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制将迈入新阶段。秦岭西安段保护区域暂定为新环山公路北侧1000米以南,东西以市界为界,包括临潼区和灞桥区秦岭沿山区域。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全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100至150公里,横跨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省。作为关中城市群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秦岭遭遇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开采过度等前所未有的破环。 专家指出,由于历史上对森林的采伐和陡坡的开荒,秦岭山地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目前,秦岭浅山区域每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已超过1000吨/平方公里,属中度水土流失区。此外,秦岭的浅山、丘陵地带目前已难以寻觅到大型动物踪迹,一些林下植物无法正常生存,天麻、杜仲等野生药用植物数量减少。珍稀物种濒危度加剧,秦岭地区华南虎几乎绝迹,林麝、云豹、大鲵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植被的破坏是困扰秦岭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一位有多年探险经验的 “驴友”说,由于没有垃圾固定投放点,很多游客常常将携带的垃圾随手丢弃,在山路的两边形成了一条垃圾带,长此以往,很多植被被不断蚕食,形成光秃秃的山头。 此外,秦岭风景区及旅游点农家乐的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仅秦岭北麓农家乐就有1500余家,许多农家乐建设的不够规范,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依河而建,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管理格局;农家乐旅游点大多数没有集中的废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污水排入河道的现象比比皆是。 更为严重的是,秦岭北麓部分村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变卖农村土地、破坏森林、偷伐林木等而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违规建设和城镇建设的不规范,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山区道路建设随意开挖山体,造成河道淤积,产生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森林植被资源减少和秦岭生态功能下降……一系列现象使秦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破坏。 刻不容缓的保护 “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资源,秦岭在我国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说,“基于此,论及秦岭,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护。” 2007年,陕西出台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这也是陕西省首次为一座名山专门立法。根据该《条例》第63条规定:秦岭所在地县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乡村旅游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经营集中的地方,应当对生活垃圾和污水统一处置。 而为加强秦岭西安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6月17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全面启动秦岭生态保护,旨在规范秦岭地区的开发利用,依法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新成立的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西安市秦管办”),位于秦岭野生动物园西500米新环山路南,由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和红星出任主任。陈宝根说,西安市秦管办的成立,标志着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迈入了崭新阶段。 西安市秦管办主要负责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管理范围东起西渭交界处,西至西宝交界处,南起商洛、安康、汉中交界处,北至环山公路以北1000米内,约5457平方公里,临潼、灞桥、长安、蓝田、户县、周至六个区县47个乡镇分布在此范围内。 秦管办的职责也很明确,那就是贯彻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起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指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区县政府依法查处违规建设和生态环境破坏行为,负责区域内建设项目审查及报批工作等。 西安市市长陈宝根表示,秦岭是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的主体区域之一,承担着我国南水北调中心工程水源地保护,有着“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的美誉。对秦岭进行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全局性和复杂性,涉及面广、难度大。 陈宝根说,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要对已建成项目的环保设施运行进行再审查,凡不达标的,严令限期整改,对凡擅自突破规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立即予以整治,并坚决纠正乱采滥发和废石废渣随意堆放行为,同时对沿山、沿路、沿河的农家乐项目进行规范整治。 据了解,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从建立健全秦岭保护管理体系、落实资源保护政策等方面入手,制定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 “目前,秦管办正在前期紧张的协调运转中,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秦岭。”6月21日,秦管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由于机构刚成立,很多工作需要多方协调,之后将按照有关要求,严格对秦岭进行保护。 形成保护体系 根据西安对大秦岭保护的愿景,到2015年,实现制止一切破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全面遏制秦岭地区环境破坏的趋势,建立和完善一批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到2020年,实现80%以上的城镇达到生态或园林城镇标准,秦岭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 一系列的前期调查工作也将展开。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红星表示,秦管办将集中力量摸清楚每个峪口、角落现状情况,在此基础上召集有关专家、单位进行研究编制规划。遵循“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三个月之内完成现状调查,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现状模型。 根据《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和《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西安市秦岭环山线区域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督促职能部门编制保护区产业、旅游、矿产、城乡、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封山育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项规划,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 同时,建立健全秦岭保护管理政策体系。一是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积极支持植被保护、治理水土流失、污染减排等工作;二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使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地等区域居民逐步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三是全面清理现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和政策文件,凡与《条例》不一致的,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或予以废止。 在贯彻落实重点资源保护政策方面,逐步将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加强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制度;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和工业及生活水源、污染物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项目,逐步解决水源污染问题;加强对秦岭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 对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将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通过加大对山区乡村道路、电力、通信、沼气等综合配套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的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带动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全面突破,显著改善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认真梳理和整顿保护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大力清理整治区域内违规建设项目,对已建成项目的环保设施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对全市非煤矿山进行专项检查,坚决纠正乱采滥挖和废石废渣随意堆放的行为;对沿山、沿路、沿河的农家乐项目进行整顿;妥善处理未开工建设的保留项目。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