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西安剪纸和河北蔚县剪纸一样,是中国仅有的两种拥有着斑斓色彩的剪纸。蔚县点彩剪纸不但冲出了两亿多元的年产值,近日还收了一批来自大洋彼岸的洋徒弟。西安剪纸怎样才能为地方GDP作贡献呢?专家这样建议,西安剪纸应效仿户县农民画大胆地去闯市场。 传承遇难题 学徒年龄比师傅还大 剪纸的确有种慑人心魂的魔力,艺人们用最廉价的工具和材料,展露着他们非凡的才智和创作天赋。一旦入迷,小小剪纸中那饱满的构图,细腻精致的造型,满纸绚丽的色彩,令他们将生存的苦难全都抛之脑后。可是,在这些会摆弄剪刀的剪花娘子和关中汉子中,子女中也没人愿意继承他们的手艺,也很少有人能收到徒弟。假如西安剪纸断了香火,那么在不久的未来,一批批古雅而绚丽的剪纸图样也许会永远地被收进历史的故纸堆中,再也无法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的窗户、炕头和门框上了。 如今,西安剪纸的传承是困扰民间艺人和专家的大问题。“保护得再好,没多少年轻人学,再过几十年还得失传。”市非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毕竟,这门技艺难度较高,也完全不能获得经济效益,无法养家糊口,因此年轻人中很少有人愿意尝试。周至剪纸艺人路晓春最得意的一个弟子,年龄竟比她本人还大。此外,活跃在西安地区的剪纸艺人,大多都是地道的农妇,平日繁重的家务、地里的农活,使她们缺少安心创作的时间和环境。 这样闯市场 要有懂行的人引导 同是点彩剪纸,在国内外的市场上,蔚县剪纸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在剪纸人才辈出的陕西,在众多旅游景点和民俗工艺品店随意转转,也会发现许多商家柜台上的剪纸来自蔚县。 据介绍,蔚县当地的剪纸专业户达1100户,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每年生产剪纸500多万套,产品畅销美国、东南亚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亿多元,占全县GDP的4%。令人遗憾的是,传统西安点彩剪纸的市场占有率为零。也许,未来具备了冲击市场的能力,才是西安剪纸传承发展下去的最大动力。 就此,民俗专家、中国剪纸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三桥建议:“如果未来真能将周至户县、蓝田等地的剪纸艺术作为商品开发出来,那一定是很好的项目。可仿照户县农民画的成功模式,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未来西安剪纸也许能跟蔚县剪纸并驾齐驱。目前,西安剪纸如今不能实现商品化的原因,是没有懂行的人去引导。” 专家有话说 西安剪纸应进课堂 为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及培养,近日,蔚县政府将剪纸列入全县中小学课程,并编写了剪纸教材课本,蔚县特有的点彩剪纸艺术将正式走进课堂,在蔚县孩子们的手中继续传承。 就此,陕西省民协名誉主席傅功振昨日表示,在陕北延安部分地区,剪纸技艺已经被列为小学手工课之一,但西安地区的学校却很少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傅功振认为,让孩子们从课本上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这不仅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财富的传承。从长远来看,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肯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职茵 实习生孙晓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