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门( m, ^( s1 n+ V$ i
迈步走出城北门,心中忧愁多烦闷。
& v' j# b$ a0 p! u! ?7 ~3 H& s# z 家境贫寒又窘迫,有谁了解我艰辛。7 k8 U5 [" L/ `+ X7 @2 d# {) u
算了吧,) U0 z4 d% o* v
老天特意这么做,让我和谁去讲论!
( F" Z8 [5 [! c- U* i6 q$ ~
% l" c$ i% ^* C& Q# C- q& H 王室差事派给我,政事全都推给我。
4 S1 {* A( Z& B7 q& J' k4 {2 [; P 忙碌一天回到家,家人个个责怪我。" ]- j) Z. Y% g3 R8 M8 Y' J. z" h
算了吧,8 ?% ]5 `4 `6 l# M: m5 Q# c" ]
老天特意这么做,叫我还能说什么!
, _# O- m4 l! N3 H2 ?3 Z! `( x% C' P/ g5 t0 G2 S0 y3 h; E* M+ j
王室差事逼迫我,政事全盘压着我。. {+ F) X" L, }0 S. r A# K
忙碌一天回到家,家人个个讽刺我。. W$ g" [. j Q
算了吧,
- A u% X5 n# I3 b7 ?$ W! ] 老天特意这么做,叫我还能怎么说!# k9 U( a1 C& B0 v1 k( _1 ~! `
【原典】《诗经·邶风·北门》
# n1 i% P" u' E. [& q- y c: l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l |0 l r* y2 e* S' P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2 M: Z5 u. g% U9 ^% A# F; A/ i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K& e2 b/ v3 t7 d: w# @5 P* F) A1 {
【沧海诗评】6 U. }" O; f* S. X1 x7 x: f
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说自己愁苦的诗。他政事繁忙,工作劳苦,却得不到相应的报偿,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更有甚者,他回到家里,家人也不理解他、关心他,反而责怪他,讽刺他。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处境,他在悲愤之余,无可奈何,只好归之于天命。这首诗的内容,用两句歇后语概括,就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整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纯用赋法,不假比兴,重章叠唱,有一唱三叹之效。
5 A6 X4 N/ A3 X; Q 《毛诗序》曰:“《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朱熹《诗集传》说:“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他们的意思是说此诗的主人公是仕于卫君的忠臣,地位大概并不低。但是后来人们引用 《邶风·北门》,多理解为贫士不遇。如东汉王符《潜夫论·交际》说:“夫处卑下之位,怀《北门》之殷忧。内见谪于妻子,外蒙讥于士夫。”《世说新语·言语》说李充家贫,又怀才不遇,故有“《北门》之叹”。这样说来,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都可以作为《北门》的注解,因为,这种位卑禄薄,内外交困,身心俱疲的情景,可以引起历代很多怀才不遇者的共鸣。姜子牙,朱买臣,李白,这些才能出众之人,贫贱未遇之时,都曾被妻子嫌弃,甚至主动和他们离婚,“会稽愚妇轻买臣”,“白首为儒身被轻”,李白的诗句,就是诗仙饱含心酸的《北门》之叹。
; }6 N% ]$ ^* P; U3 @& u2 m 古代如此,现代又何尝不是这样。多少英姿飒爽的男子汉,曾经豪情万丈,后来却空空行囊,终生蹉跎,屈居下流,沦为小公务员,小知识分子,小民百姓。他们忍辱负重,正像当代著名词作家张黎歌词里所说的,“春夏秋冬,忙忙活活,急急匆匆,赶路搭车。一路上的好景色,没仔细琢磨。回到家里还照样,推碾子拉磨”。中国现时的很多家庭,都有一种类似的现象,就是家里一旦有了孙子,这孙子就成了高高在上的爷爷,爷爷就变成低低在下的孙子。有一位老哥,讲起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说是他家祖孙三代,有五口人,他排在第六位,因为家里还养了一条小狗。虽然是开玩笑,但是这种人不如狗的失落之感,比起《诗经》中的北门,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F- l0 A0 k+ d
不平则鸣,忧愤出诗人,正如郑板桥所说:“难道天公,还嵌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北门》之叹,道出了众多男子汉的心声,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在每个阶层,每个时代,都不乏知音,不缺共鸣。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声音少一些,轻一些,社会的和谐程度就会高一些。反之,这样的声音多一些,重一些,就需要检视这个社会是否出了毛病。" A; u$ Z3 x0 G# e& |- K4 `
$ Z6 x8 ]8 c8 Z! ^1 F: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