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夜话 发表于 2022-11-14 12:51:15

秋去冬来老将至

碾着一路密密麻麻的落叶,迎着窸窸窣窣的细雨,我知道九华山的冬雪已经降临了。人生就像一场春生冬枯的百年四季。
路边法桐的年轮比我的年龄还长,挺立的白杨应是更新过的,但叶子还是儿时的金黄。故乡的一切,不管或旧或新,都承载了醴酪般的香醇,满满贫瘠的回忆。
故乡的冬天很冷,我披上棉袄,躺上了热炕,温暖宛如浓郁的乡情,一时涌上心头。十层单不如一层棉,旧袄虽朴素但实用。村口就看到九华山白雪皑皑,可惜我不能登临了。于是头枕九华山,美美的睡了午觉。窗外炊烟晚,草堂一梦长,手机铃声把我惊醒,是门宗大姐的电话:你回来了,过来吃饭吧,一个人别做饭了。顺便把家里的甜柿子给你摘一担笼,拿回县城吃。我不愿意打扰,就撒了个谎:我都吃过了,柿子我明天走的时候过去摘。
后院飘来一阵阵柴草的烟火味,好多年没有闻过了。小时候,陪我的是火烧的炕头,黝黑的炕门,还有浓郁的柴火味道。不顾PM2.5和雾霾的污染,我情不自禁的就着斜风细雨吮吸了几口,仿佛吻到的是童年的旧事,儿时的乡音,仙化的亲人。房屋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好,然而年龄越来越老,亲人越来越少。
晚餐是老妻给我带的浆水菜卷和小米稀饭,一个人看着网络电视,回忆起当初村里一台电视,大队戏楼里人山人海争抢座位的热闹场面,直至荧屏上出现“再见”字样,人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现在节目多了,频道多了,花样多了,然而可看的节目少了,看电视的人少了,欢声笑语少了,热闹的场景没了。当我们不再为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发愁的时候,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幸福感降低了,回头才发现昔日衣食相愁岁月里透漏着的是纯真幸福。
又是一个囫囵觉到第二天十点钟,每次城里的失眠癔症在故乡不药而愈。在涝峪工作5年,在出口潭庙处就会看到河谷深处有一佛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隐隐藏着一座寺庙。骑车沿着户蔡路至潭庙段,下行穿西汉高速路隧道至涝河西,沿西涝峪口村至潭庙断面处,一路杨黄柿红。不时有跌落的熟果,在地面摔成四瓣,这可是儿时我们的最爱,而今长在深山人未识了。河东青砖、灰瓦、粉壁的是一幢幢山居,在红叶掩映下煞是好看,正如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形容词_深山明珠。不时就到了庙门,上书龙泉寺。里面矗立着六面七层佛塔,高瞻肃穆。古老的核桃树顶两个硕大的鸟巢随风摇曳,银杏树把它金黄的树叶洒满屋顶和砖地,整个寺庙犹如闪烁着金色的佛光。两只小狗冲我狂吠,想驱赶我这个不速之客。瞻仰完佛堂,我迅疾离开,不愿再打扰这里的幽静。临渊而峙,听流溪淙淙;鱼翔浅底,享沐谷浴风;朝夕不辨,依暮鼓晨钟;宿鸟夜月,伴古佛青灯,实为隐休绝佳处。本欲往土门上游踏蒹葭苍苍,观白露为霜,因路段施工封闭,遂返。
晚上六点,老家已经漆黑一片,我准时来到大姐家,摘取了一担笼甜柿。大姐一再挽留我吃饭,我以天黑赶路为由拒绝了。打开电动车灯,一股雪亮的灯柱照亮了黑色的夜幕,为夜行人指引前行的航标。而今淡了少小离家的憧憬,浓了羁旅思乡的眷恋,那一束亮光,犹如冰心笔下的小桔灯,照亮我离开故乡向前去。

海花朵朵 发表于 2022-11-14 15:28:38

{:7_381:}

小妮 发表于 2022-11-15 09:08:26

{:7_381:}

蓝天小雨 发表于 2022-11-15 15:05:43

{:7_394:}

乾坤 发表于 2022-11-15 20:31:37

{:7_389:}{:7_389:}{:7_3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去冬来老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