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镇五川道的来历》文中的人物辩误
诗歌老师在《天桥镇五川道的来历》中,讲到了跟这个村子有关的历史人物唐王李可用(应为李克用)、大将李存孝,这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文章详细,文笔细腻,很具功力。然而,这两个人物的命运结局并非如诗歌老师所言:“1唐王李可用与黄巢短兵相接,不幸战死。”“2李存孝也被活捉,为报复唐军,黄巢官兵将其李存孝押回家乡处死刑,五牛分尸示众。”“3唐朝末年大将李存孝就出生这里。” 因为在历史上这两个人物都非常著名,因而他们的身世是非常清楚的:李克用和李存孝都是突厥沙陀部落人,并非汉人。李存孝幼年时在兵乱之中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掳为俘囚,在帐中侍奉李克用,后被其收为养子,赐以姓名。他成年后善于骑射,骁勇绝伦,常率骑兵为先锋,后随李克用救援陈州、许州,征讨黄巢,每战必胜,未曾挫败。也就是说,李克用是李存孝的养父,他们之间是养父子关系。 李克用(856年-908年),本姓朱邪,字翼圣,定襄郡神武川新城(今山西应县)人,唐末割据军阀,代北节度使李国昌之子,后唐庄宗李存勖之父,有“飞虎子”之称。十五岁随父出征,881年,统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起义。884年,率领河东军镇压起义军,迫使黄巢自杀。885年,朝廷讨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895年,率军勤王,大败三帅,救出唐昭宗,加封晋王。其后,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908年,得病而死,葬于雁门。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这里的历史事实是:“李克用迫使黄巢自杀,最后因病而亡。”不是“与黄巢短兵相接,不幸战死”。
李存孝(安敬思,858年-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唐末猛将,人称飞虎将军,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项”。史书载其“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颇具传奇色彩。
李存孝是怎么死的呢?李存孝作为李克用养子,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成为营中大将。后来与李克用手下另一员大将李存信互生嫌隙。公元892年正月,李克用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协同李存孝一同攻打王镕,李存孝、李存信二人互相猜疑忌恨,彼此逗留观望而不前进。李存信到李克用那里,谗言道:“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李存孝心里不安,暗中联结朱温,公元893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出井陉战斗,而这时李存孝却去见敌方将领商讨军机。李克用知道后大怒,7月出兵讨伐李存孝,李存孝兵败被俘,被李克用囚车押回太原,以车裂处死。“李存孝不是黄巢农民军处死的,是他的养父李克用车裂他的。”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里,上下几千年,上演了无数的悲欢离合故事。李克用和李存孝早已作古,成为历史的陈迹。五川道依然矗立在关中平原腹地,享受这盛世的安乐幸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们加倍的珍惜眼下吧,愿我们的未来永远美好。
理应弄清。传说可以补充历史,但不能出现明显问题! 楼主,我为你点赞! 君子好逑 发表于 2019-9-2 09:55
楼主,我为你点赞!
感谢老师:handshake 观沧海 发表于 2019-9-2 10:39
理应弄清。传说可以补充历史,但不能出现明显问题!
问好老师:handshake 老玩童 发表于 2019-9-2 11:53
楼主,我为你点赞!
感谢老师 传说失实较多,应该依史书记载为准。 运怡 发表于 2019-9-2 12:57
传说失实较多,应该依史书记载为准。
谢谢您 感谢赵随军老师指正,《五川道来历》一文,是我根据路碑及该村一位老支书口述写的一短文,文中有部分失实,可喜有赵随军老师指正,追加真实历史,我后来也查阅了资料,我原文采用传说,历史知识贫乏,给读者造成误导,在此向各位致歉!
欢迎批评,百花齐放! 诗歌(李国建) 发表于 2019-9-2 13:16
感谢赵随军老师指正,《五川道来历》一文,是我根据路碑及该村一位老支书口述写的一短文,文中有部分失实, ...
学术讨论,本身是友好的表示。诗歌(李国建)先生对不同意见是抱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态度,不像有些人见不同意见就起怨。
我给诗歌(李国建)先生点赞!向他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