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回村种葡萄,帮果农找销路 做鄠邑新农民
一个96年的陕北小伙,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鄠邑区当个新农民,不仅承包了30亩葡萄,还和校友一起成立了鄠邑青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帮果农管理200余亩葡萄园;他们利用网络帮果农卖葡萄,每天经他们手卖出去的葡萄有2400多斤。8月15日下午2点,记者在鄠邑区庞光镇化西村见到了张宇浩,他正在合作社和搭挡配合给葡萄抽真空、包装入箱。4个小伙子穿着短袖、短裤和拖鞋,露在外面的脸、胳膊、腿都晒得黝黑,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因长期在地里干活,腿上布满了蚊子包。买的午饭回来了,宇浩憨厚的笑笑,说:“为了保证葡萄新鲜,从8月12号开始,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和果农一起去园子采摘葡萄,今天摘了180箱;7点半回来后忙着修剪、包袋、装箱,大家一刻没停,等送走发货车,才吃上第一顿饭。”说完,他狼吞虎咽吃起来。饭后,宇浩带记者参观他们的合作社,其实就是3间简易的小平房,一间小的放着六个架子床,是他们的宿舍,另一间大一点的是工作间兼库房,外面是一个小厨房。这个狭小却温馨的空间,是他们的安乐窝,更是他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说起为何会选择回农村种葡萄,宇浩说,他老家是陕北的,父母都是农民,从小他也帮家里干农活。上大学来到鄠邑区,大二的时候他就尝到了鄠邑葡萄的“甜头”。他当时从农户手里批发葡萄,自己包装后,在校园里卖,给他赚了不少生活费。2017年底开始在西安找工作、实习,但一直不理想,后来他就想回鄠邑区创业种葡萄,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校友的支持,2018年3月,他和两名校友一起开启了创业生涯。宇浩回忆起第一次来到合作社的场景,一推开门,里面堆着杂物、边角挂着蜘蛛网、后院也长满杂草,很荒凉。当天买的床没回来,晚上打扫完屋子,他们就睡在木板上打地铺。接下来几天,收拾屋子、整理葡萄园,他们说干就干,很快这里焕然一新。正说着,新来了27个西安的订单,宇浩赶快给合作社果农崔春妮打电话,让她采摘好葡萄送过来,因为要赶在6点前送到客户手里。等葡萄的间隙,他们也不闲着,先是核对网上订单信息,然后坐在外面地上折包装的箱子。等果农送来葡萄后,他们又是挨个看,仔细挑,不允许有一颗坏的、破损的装在里面。张宇浩说:“我们现在就是做质量和口碑,争取做到零投诉,绝不能让一个坏的影响了葡萄的整体质量。”为了给客户留个好印象,送葡萄前,他们专门洗了头发,换了干净的衣服和鞋子。看着一箱箱葡萄装车离开,张宇浩核对好钱数,一分不差转给崔春妮。崔春妮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很能吃苦,干活时认真、负责的样子一点都不像95后的娃娃,他们头脑灵活,熟悉互联网,给我们果农销售帮了大忙。”说到辛苦,张宇浩笑笑说:“其实习惯了就好,毕竟我们都年轻,吃点苦没什么。我觉得歉疚的是,陪父母太少。因为没有周末、节假日,我从大年初三离开家,还没有回去过。”说着,他又像在自我鼓励,没关系,会好起来,好男儿志在四方,等将来好起来,就把父母接来一起生活。(西安晚报) {:7_381:}{:7_381:} {:7_389:}{:7_389:}{:7_389:} {:7_381:}{:7_381:}{:7_381:}{:7_381:} 广阔天地把根扎{:7_39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