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671|回复: 2
收起左侧

二郎神的八顶神帽都是啥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352

回帖

2759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2759
发表于 2019-7-26 22: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6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民间认定,这一天是二郎神的生日。翻翻日历,这一天又是“火把节”,在旧日的"皇历"上,这天还是雷神和马神的生日……这么多节日凑到一块,确实够热闹! 笔者曾撰文探讨这一问题,发表了论文《华光、王灵官与二郎神》(《民俗研究》2009年第二期)和《二郎神源自祆教雨神考》(《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三期)——这里把我的主要观点草成小文一篇, 与朋友们分享。


我家附近有一条不宽的马路,叫清源路。我猜想当年这条路上一定有一座清源庙,不过现在已踪迹全无。——清源庙是二郎神的庙宇,二郎神在宋代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故称。

说起来,二郎神是各路神仙中最有个性的一位。他少年气盛,不肯在玉帝驾前受约束,独自跑到四川灌县另立山头,收伏了“眉山七圣”和“一千二百草头神”,享一方香火,“听调不听宣”,跟玉皇大帝闹“独立性”

二郎神凭啥这么狂?原来他是“皇二代”——《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就曾说过:他是玉帝的亲外甥!

不过他并非动不动就嚷嚷“我舅是玉皇”的草包,他有真本事。孙悟空大闹天宫,天上所有神将加在一块都不是对手。后来请来二郎神,形势顿为改观:二郎神跟悟空变化赌斗,将妖猴一举擒获——他的神通,似乎仅次于如来佛祖。

我这里想说的是,二郎神又是天界中神格最复杂的一位:他既是水神,又是雨神,同时还是火神、雷神、马神、战神,历史上还曾被当作戏神和酒神——您见过这样水火同炉、文武兼擅的神仙吗?

复杂的神格多半源于复杂的身世:譬如您要弄清二郎神姓什么,就得费点劲儿。四川灌县的二郎相传是李冰之子,当然姓李。但还有赵二郎一说,说是姓赵名昱,曾在犍为入水斩蛟,不过庙还是立在了灌口。《西游记》里的二郎神则姓杨,《封神演义》还说他叫杨戬——跟宋代大奸臣同名,也是在灌口称神。另有一位邓二郎(邓遐),斩蛟建庙的地方则是在湖北襄阳……

四川人还是认可李二郎的——今天四川灌县尚有二王庙,供奉着李冰及二郎。李家父子修筑的都江堰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水利效用,李冰当然是治水的主角。只是到后来,逐渐被神化的二郎成为“川主”,大模大样坐到了正位上;老爹李冰反而成了配角。(这是文献中记载的情况,不知今天二王庙内的神位如何摆设?)

在宋代,川蜀二郎信仰盛极一时。向二郎祈福的人照例要杀一只羊;一年下来,竟要杀羊四五万只!屠宰税成了当地的重要税收来源。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神生日,川蜀百姓要举行“川主会”,载歌载舞,抬着川主像游行。遇上天旱,这天又是祈雨日,要演“雨戏”。这习俗传到各地,山东、河北将这一天称作“雨节”。又说此日“分龙兵”,天若下雨,就是分得“勤龙”,否则就是“懒龙”当岁。因此,水神二郎神同时又是雨神。

奇怪的是,在水神、雨神生日这天,川蜀及整个西南地区又有举火庆祝的习俗。漫山遍野的火把、篝火映红了半边天。民间又将此日称为“星回节”,也叫“火把节”。有些地方还在这一天(有时是前一天)祭祀火神祝融、炎帝——有人说,这是二郎火神神格的旁渗。

二郎之火属于雷火,而雷与雨相关,于是水与火在这里形成交集。不错,六月二十四日又是雷神生日,称“雷祖诞”。此风传遍各地,以苏州圆妙观的雷祖祭祀最为隆重,这一天,信众纷纷来拜雷神,一时间香烛如山、蜡油满地!   

二郎神还是马神,有关他的传说里,总少不了那匹白马。也许不是凑巧,马祖的生日刚好也是六月二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二十三日)。据说在旧日北平,这天雇马车,都要多付几倍的车钱,叫“乞福钱”。——听说过“马王爷三只眼”的俗语吗?二郎神就是三只眼,那可是“马神家族”的注册商标!

二郎神还是战神,他永远是一副武将打扮,挟弓带箭,手持三尖两刃刀——五代时蜀地军阀王衍、孟昶都曾模仿二郎打扮举行武装游行,以炫耀武力。而明永乐时在国家祭祀中增加了“神旗之祭”,祭祀三只眼的火雷之神王灵官——他是明成祖最崇拜的战争之神。我曾写文章论证说,王灵官与二郎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宋代,二郎神还被当做酒神供奉。宋人有诗云:“箫鼓喧天闹酒行,二郎赛罢赛张王。”这里的李二郎和另一位神仙张渤,都被当成酒神祭祀。诗人感到奇怪:“愚民可煞多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

此外,二郎在明代还被当作戏神,为梨园所敬奉。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为江西宜黄清源师庙作记,说二郎神本是“西川灌口”之神,因为长得英俊,又喜欢“游戏”,便成了戏曲的祖师爷。祭祀时用一杯酒,还要唱“啰哩嗹”的无词曲。不知为什么,这让我忽然想到外国人看球时的集体欢歌:“欧来——欧来欧来来欧……”

总之,无论水神火神还是雷神战神……分开来都各自代表二郎神的一个侧面,合起来即形成完整的川主崇拜。而且远在宋代,二郎信仰就已走出川蜀、进军京师,进而成为遍布全国的民俗信仰。

二郎信仰是怎么兴起的?其内涵为何既复杂又模糊?二郎真是李冰次子吗?此信仰又与何种宗教关系更密切?——我在这方面曾做过一点研究和推测,发为文章,被学术界所接受。

有一种说法,认为二郎神是道教神明。《西游记》里的二郎神跟玉帝沾亲、听玉帝召唤。看他的封号:“清源妙道真君”、“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也都是最典型的道教称号。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二郎神最早应源于佛教。佛教有位毗沙门天王,是四大天王之一。其次子是二郎独健(他弟弟行三,就是那吒三太子),应即二郎神的原型。二郎独健出征时,身边总带着只神鼠。有人说,二郎神的哮天犬就是这只神鼠变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儿。

第三种说法,认为二郎神源于祆教(祆读先)。祆教原名琐罗亚斯德教,起源于波斯(今天的伊朗),又称火祆教及拜火教。有学者说,二郎神本是祆教的戏神,又是生殖神,大概跟印度的乐神还有点关联。

我同意二郎源于祆教的说法,因为这是有根据的。五代时,前蜀政权的头头儿王衍喜欢“披金甲,冠珠帽,执戈矢”招摇过市,百姓见了,都以为是“灌口祆神”下凡——注意,这里说的灌口神是“祆神”。

无独有偶,紧挨着王衍的后蜀头头儿孟昶也喜欢这样打扮,人们都说他像“灌口二郎神”——可见“灌口祆神”跟“灌口二郎神”是一回事。

那么祆教中有没有这样一位神仙:既是水神,又是火神,还是雨神、雷神、战神、马神、酒神、戏神?

还真有一位!《隋书》记载,西域有个“曹国”(大致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专门祭祀“得悉神”,就是一位祆神。为了供奉他,人们每天要杀五头骆驼、十匹马、一百只羊!——我认为,他就是二郎神的前身。

得悉神今译“蒂什塔尔”,本是天狼星,在琐罗亚斯德教中是“星辰雨水”之神。此星“蕴含着水种”,可以兴云致雨;而曹国及周边国家干旱少雨,因此对他格外敬奉。

神话中说,为了掌控旱涝,蒂什塔尔(就是得悉神)跟旱魃阿普什在河边大战三天三夜。蒂什塔尔化作一匹金耳朵的白骏马,对方则化作一匹丑陋的黑马,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蒂什塔尔不能取胜,不得不向琐教神主马兹达(可不是汽车牌子)求助。神主乃赐他“十匹马、十头骆驼、十头牛……”的力气,终于战胜旱魃。于是乎甘霖普降,万姓欢腾!

当蒂什塔尔跟旱魃作战时,闪电雷火是他的有力武器——其实祆教与其说是“拜火”,不如说是“拜光”。古代波斯人敬奉三光:天上的日月之光,地上的火光,还有半空中的雷电之光。

你看:蒂什塔尔的肖像已经勾勒出来了:他是水神、雨神,本身又是祆教之神——火神。此火为雷火,因此又是雷神。当他化作金耳朵的白马时,那不正是马神形象吗?此外,他“食量”很大,这就是为什么曹国人祭祀时要杀掉那么多骆驼、牛羊的缘故。曹国一天杀一百只羊,一年要杀三四万头——这跟灌口一年杀四五万只羊,何其相似!

此外,你注意到蒂什塔尔是天狼星了吗?中国古代认为天狼星“主侵掠”,是战争的象征。苏轼就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词句。——因而蒂什塔尔又是战神。据说该信仰在中亚传播时,还曾与狩猎女神相融合,出现手持弓箭的偶像,二郎神的弓箭,是否便是从这里来的?

此外,敦煌绘画中有一幅祆教女神像,图中两位女神,左边一位手托一盘,上面蹲一小犬;而右面一位身后蹲坐着一只大犬——犬在祆教中有着特殊地位,与死亡相关。二郎神刻不离身的那只哮天细犬,正应是二郎神源于祆教的活证据!相比之下,二郎独健的神鼠就有点“跑题了”。在《西游记》中,这只象征死亡的细犬把悟空咬了一口,扯跌在地,悟空怒骂:“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恰如揭了此犬老底!

宗教学者分析说,祆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已演变成带有胡风的大型民俗狂欢活动,一些地区每年都要举行包括祈福、酒宴、歌舞、幻术、化妆游行等内容的“赛祆”仪式。这又让我们想到蜀地为二郎祝寿的“川主会”以及热闹的“火把节”——蒂什塔尔也因此带上戏神的花冠。

此外,人们在狂欢时,还要畅饮一种装在“金叵罗”(大酒瓮)中的豪摩酒,这又为蒂什塔尔加上了一件酒神的外衣——在古希腊,酒神即戏神;考虑到波斯曾经历一个希腊化时代,蒂什塔尔身兼酒神、戏神,也就不足为奇。

然而对祆教稍有了解的朋友可能会提出一个“致命”的问题:蒂什塔尔神其实是位女性,又怎么能跟二郎神扯到一块呢?

不错,蒂什塔尔确实是位女神,但她每月有三种变身:分别是骏马、公牛和“健美威武的十五岁青年”——这个年轻俊美的小伙儿,不正是二郎神的生动写照吗?在民间故事中,二郎神正是“丰神俊雅、明眸皓齿”的俊小伙儿形象。

总之,二郎神之水神、雨神、火神、雷神、战神、马神、酒神、戏神的身份,全跟蒂什塔尔一致。而他相貌英俊、执弓携犬,乃至祭祀场面宏大、祭品丰隆等,也都能在蒂什塔尔信仰中找到根据——我说二郎信仰源于祆教的蒂什塔尔崇拜,应当不是无的放矢、信口开河吧?

77

主题

2015

回帖

1万

积分

陆.听雨闲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6
发表于 2019-7-27 06: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祆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已演变成带有胡风的大型民俗狂欢活动,一些地区每年都要举行包括祈福、酒宴、歌舞、幻术、化妆游行等内容的“赛祆”仪式。
发表于 2019-7-27 0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3 23:20 , Processed in 0.1029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