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子疙瘩 发表于 2019-7-5 18:28:55

上海垃圾分类搞得鸡飞狗跳,做了30年垃圾分类的日本人笑而不语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在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将成为上海市民的法定义务。中国已将垃圾分类法制化、强制化,而上海就是实施条例的第一个城市。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703/bd1712b167e448ee8c10ec8bb111e616.jpeg此消息一出,也有一些市民质疑:中国那么多年都很难实现垃圾分类,这次真能彻底改变吗?的确,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正确的垃圾分类观念可谓极其淡薄,把生活垃圾一包丢的更是大有人在。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缺乏一整套垃圾分类系统管理,大众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好在,如今国家已经颁布法律法规,也有了相对完善的垃圾回收管理措施,剩下的就得靠我们自己了。今天就安利一部环保纪录片给大家,或许会让你对垃圾分类有些新的认识——《这个乡镇好独特—日本环保小镇》
日本德岛县上胜町,这里青山绿水,景色优美。小山镇经过12年的努力,垃圾再循环的使用率高达80%,比其他日本城镇高出将近四倍。而他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成为“零废物”小镇。
来到上胜町,你会惊奇的发现,整个镇居然看不到垃圾桶,但道路边依然干净整洁。这一切都要从他们开始推行垃圾回收制度说起。
早在90年代,日本就开始实行垃圾回收政策,2000年日本开始立法禁止垃圾在户外焚烧。政策之下,上胜町面临着两条路:一是兴建焚化厂;二是推行垃圾回收。但新建焚化厂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上胜町这样的小乡镇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2005年由市政府所委任的非营利织“零废物”学院成立,由他们来负责教育居民正确回收垃圾。
起初镇上的居民都嫌麻烦,所以怎样鼓励民众积极进行垃圾回收,就成了废物学院员工最重要的任务。他们设立独一无二的再循环商店和废物工厂。再循环商店里摆放的都是居民不需要的二手货,任何人可以免费拿走,但要记下重量。这有什么意义呢?看看数据就知道啦。2014年,全镇一共收到了十吨物品,共有九吨被拿走,循环率可谓非常高。
废物工厂里面雇佣的工人都是镇上的老人,当废物进入工厂后,老人的巧手会把这些废物制作成不同的工艺品再出售。而废物学院将给予每位老人商品售价90%的报酬。
让老年人聚在一起为环保事业做贡献,除了发挥自身价值之外,还能获得收入,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一举多得,可谓妙计。
除了再循环商店和废物工厂,废物学院在垃圾回收站的工作也同样细致入微。垃圾在这里被划分为30余种,看到这么多分类,你也许会害怕。但其实回收中心早就细心地制作了分类手册,来帮助居民认识不同的垃圾。
并且,每一类垃圾箱上还细心贴出该垃圾再循环后可做成什么新商品,居民通过垃圾回收还可以累加积分换购新的物品。这样一来,就让垃圾回收变得有趣有用,居民参与度可想而知啦。
废物学院会把垃圾回收站的垃圾卖给加工厂,所得费用再加上循环商店的收入,所有金钱都将用于投资小镇上的下一代。如此良性循环,让小镇上的环保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接下来,跟随我来到再到垃圾回收模范家庭——片山女士的家,一起见识下垃圾回收的精妙之处吧。
以食品方面的垃圾处理为例,片山女士的垃圾处理法让我们看到了环保其实和生活紧密相连。喝一杯绿茶,可以将茶叶先磨成粉,然后直接冲泡,这样就省去制造垃圾的麻烦。
厨房里,片山女士将垃圾大概分成13类。光瓶子就被细致分为:铝罐、钢罐、玻璃瓶,塑料瓶等等。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片山女士,以饮料瓶和饮料纸盒为例,做一次垃圾分类。对饮料瓶做分类前,需要去除瓶盖上的纸标签和塑料包装纸,随后将瓶子都清洗干净。
纸标签归入易燃物,包装纸、瓶盖和瓶子各算一种分类,又归入不同的袋子。而饮料纸盒分类时,吸管和塑料包装纸都归入塑料类。当然还有个例,牛奶纸盒的内部,因为比一般饮料纸盒多有一层金属表面,所以会被归入不可回收垃圾类。
到了做饭环节,削下来的食物残渣,又被片山女士拿到后院的化肥机里放着。通过机器的搅拌与分化,这些食物残渣不久就可以做成化肥了。整个过程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零废物的环保目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初也嫌垃圾分类麻烦的片山女士,如今做起这些早已得心应手。这些习惯成自然的背后当然也离不开废物学院的支持和引导。在上胜町,做环保事业不单单只是一个居民的法定责任,它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在这里,人们从事一项独特的“彩叶”生意。所谓“彩叶”生意,就是将四季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叶子,仔细清洁干净后,卖给高级的餐馆做摆盘装饰。

整个工序也极其简单,采摘—把叶子整理干净—排列封存好,整个过程不制造一点垃圾废物,这一切都做完后,就可以在网上抢订单发货了。
同时,小小的树叶都可以做成生意,镇上愿意种植树木的人也越来越多。既赚钱又环保,妙啊~~~
彩叶公司的社长横石知二,30年前还是上胜町的一个林业管理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萌发做彩叶生意的想法。当时加入团队的只有镇上的四位大婶儿。但30年后的今天,他的这项工作让镇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叶子更是远销到欧美多国。
老人可以自食其力开心赚钱,根本不用儿女操心,就连镇上的养老院也因没人入住而关门大吉。不仅如此,横石知二还是环保事业上的激进份子。为了能给环保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他开启了年轻人实习生计划,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来到上胜町工作。
除去平时的工作,他也组织民众们爬山捡垃圾。河岸边上,可以经常看到他带着小学生们认真清理垃圾的身影。
环保生意与老龄化问题的完美解决,使得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生意之外,他还在支持和鼓励更多人参与环保事业。这种为公为民的大格局,值得每个企业家学习。做环保的横石知二,真的可以评为优秀企业家了。
近些年来,为了留住上胜町的年轻人,小乡镇也想出了许多不错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无疑就是,让环保与时尚的结合。镇上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一栋零废物酿酒店。
这里的特色产品是,用当地农民准备丢弃的柚子皮,酿造而成的啤酒。你可千万别嫌弃,看这啤酒,色泽金黄,泡沫绵密,喝起来口感非常好。
酿酒过程中当然会产生废物,剩余残渣麦芽人家也不会丢。拿来做煎饼粉可以烤成司康饼,吃起来口味也是相当酥脆。
其实这整家店也是用废弃建材做出来的建筑。就连店里的吊灯都是用玻璃酒瓶改造的工艺品。
老板秉持着零废物的概念,创造出大家都喜爱的商品。像这样注重概念和包装的小店,被爱好新奇事物的年轻人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观完整个上胜町小镇,你会发现,其实环保的概念早就融入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只要决定向零垃圾的目标前进,人们的心态会逐渐有所改变。你一旦熟悉,垃圾分类就会变得自然。大家觉得垃圾分类是为环保尽的一份力,零废物的概念能传播出来。这是一件可以造福后代的好事。
可能有人会说,身处现在的繁忙都市中,每个人都要忙学习、忙工作,哪里会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来注重环保。事实上,其实环保不仅仅只是一句干瘪的口号,它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文化和理念,深深地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中国民众在垃圾回收的环保路上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途依旧任重道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政府出台更完善的垃圾回收措施,社会群体形成共同的环保约束意识,我们每个人才能更快地形成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为下一代造福。

老玩童 发表于 2019-7-6 07:04:33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郑天赐 发表于 2019-7-6 10:34:46

分类好

敬言 发表于 2019-7-6 10:36:58

举双手赞同{:7_39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垃圾分类搞得鸡飞狗跳,做了30年垃圾分类的日本人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