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发表于 2019-4-30 13:50:26

诗经我唱 宾之初筵

                        宾筵之初
      宾客开始入宴席,左右分坐有礼仪。
      杯盘碗筷摆放好,菜肴瓜果都上齐。
      酒味香醇又甘美,满座酒杯同举起。
      钟鼓已经设妥当,举杯敬酒不停息。
      大号箭靶竖起来,张弓搭箭行射礼。
      射手云集靶场上,表演射功展才艺。
      一箭射到靶中心,一杯罚酒送给你。

      执籥起舞笙鼓响,音乐和谐声悠扬。
      进献乐舞娱祖先,按理行事神来享。
      各种礼节都已尽,场面隆中又堂皇。
      神灵赐你大福气,子孙安乐无灾殃。
      人人快乐又欢喜,看谁射箭本领强。
      客人各自找对手,主人作陪也登场。
      斟上满满一杯酒,献给胜者作奖赏。

      宾客入席刚开宴,态度温和又恭谦。
      酒过一巡人未醉,举止庄重又威严。
      酒过三巡人已醉,威严庄重全不见。
      离开座位乱跑动,手舞足蹈把酒劝。
      他们还没喝醉时,庄重威严皆可观。
      他们一旦喝醉后,庄重威严扔一边。
      大醉之后丑态现,无规无矩乱成团。

      宾客已经醉满堂,又是喊来又是嚷。
      杯盘碗筷被打翻,舞步踉跄乱摇晃。
      还说当人喝醉时,犯了错误可原谅。
      头上歪戴鹿皮帽,胡蹦乱跳舞癫狂。
      如果醉了就离席,大家托福也无妨。
      如果醉了不肯走,丢人败德不像样。
      喝酒原本是好事,只是酒德要高尚。

      大凡宴会饮酒中,有人喝醉有人醒。
      既设酒监察礼仪,又设史官记言行。
      喝醉本来是坏事,反说不醉不光荣。
      不要随人乱劝酒,不要害人撒酒疯。
      不该开口别开口,不合礼法别出声。
      醉汉说话不可信,公羊没角不合情。
      不懂饮礼限三杯,怎敢违规劝不停!
【原典】《诗经·小雅·宾筵之初》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
      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
      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抑抑。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
      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
      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沧海诗评】
      《宾之初筵》这首诗,通过描写贵族宴饮的场面,讽刺了酒后失仪、失言、失德的种种丑态,表示了对滥饮无度者的警戒。
       酒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古发现,酿酒早在夏朝(4000多年前)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西汉刘向《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仪狄、杜康这两个传说中酒的发明者,都是夏朝人。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据此,造酒的历史可能更早。晋代文人江统《酒诰》中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对酒的起源,概括极其精当。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二元对立的美学思想。日神精神是阿波罗的法则,是理智的、逻辑的、道德的;酒神精神是狄奥尼索斯的狂醉,是感性的、狂放的、迷醉的。日神精神维持日常的秩序和伦理,酒神精神则使个体生命洋溢在高度的欢畅和自由之中,人的生命因而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因此,在中国,伴随着酒的产生,就一直有人纵酒滥饮,也有人谆谆告诫。夏王朝的夏桀,曾“为酒池,可以运舟”。商王朝的纣王,曾“造酒池肉林”,好为“长夜之饮”。当然,这两人也成为纵酒亡国的反面教材。鉴此,西周开国之初,周公旦就写过一篇《酒诰》,其目的就是要后代子孙以酒为戒。《酒诰》规定,只有在举行射礼和祭祀时,人们才能够喝酒,并且要有酒德,不许喝醉,否则将严惩不贷。但是,随着世易时移,周公的禁酒令也逐渐失去了约束力,《宾之初筵》所描绘的酗酒行为就是明证。
      《宾之初筵》的作者,公认是东西周之交的名臣卫武公。犬戎杀害了周幽王,卫武公率兵前往,平戎有功,并带头拥立周平王即位。平王拜卫武公为王朝卿士。卫武公在朝廷,眼见君臣上下饮酒无度,陈古以刺今,自警以刺时,写下了这首诗。
      诗共五章,每章均十四句,内容大致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两章,主要是写射礼和祭祀这些合乎礼制的酒宴。在这样的场合,人们遵守秩序,彬彬有礼。第二部分为三、四两章,描写违背礼制的酒宴。他们乱嚷乱叫,胡吹冒擂;手舞足蹈,打杯翻盘;胡乱起舞,东倒西歪;帽子歪戴,衣冠不整。一句话,纵酒丧德,丑态百出。第三部分为末章,是总结性的言辞,重在对滥饮无度者的劝诫。
      全诗结构严谨,组织精妙,写作技巧非常高明。诗人之意实在“刺”,前两章却用“美”作映衬,使丑恶的事物在与美好事物的对比中更显出其丑恶,欲抑先扬,跌宕有致。末章的劝诫也因之水到渠成,令人心悦诚服。第三、第四两章中,描绘纵酒之情态,抓住了醉酒者的特征,非常生动,让我们感觉和当今酒场上的情景颇有神似之处。我们不妨看看现今流行的关于喝酒的两个段子:装在瓶里像水,喝到肚里闹鬼,说起话来走嘴,走起路来闪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起来后悔(其一)。一两二两才漱口,三两四两没喝够。五两六两神抖擞,七两八两还在吼。九两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两斤一定成死狗(其二)。和《宾之初筵》中的描写相比,何其相似乃尔!
      陈子展《诗经直解》说:“关于酒文学,《周书·酒诰》之笔,《宾之初筵》之诗,自是古典杰作。厥后扬雄《酒箴》、刘伶《酒德颂》、杜甫《饮中八仙歌》,虽是小品短篇,亦皆名作。但论艺术性与思想性兼而有之,仍推《宾之初筵》为首创杰作。”评价相当准确。明代汪广洋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听了他讲解《宾之初筵》一诗后,大为感动,命令缮写几十本颁赐朝中文武官员,让他们悬挂在府第的厅堂上,以为警戒。而此后朱元璋“大戮功臣”,纵酒败度,也被他当成是一种借口。该诗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走进河山 发表于 2019-4-30 14:07:24

{:7_381:}

无忧花开 发表于 2019-4-30 14:53:13

{:7_390:}

偏左控. 发表于 2019-4-30 15:17:53

有柴

乾坤_Gj2Gj 发表于 2019-4-30 19:18:53

精彩纷呈,让人佩服{:7_389:}{:7_389:}{:7_389:}

宋村家电74 发表于 2019-4-30 19:58:30

{:7_381:}{:7_381:}{:7_381:}

李艳68 发表于 2019-4-30 20:06:19

{:7_381:}{:7_381:}{:7_381:}

天韵百_z263o 发表于 2019-4-30 20:41:21

旁征博引,精彩绝伦!

靳应禄 发表于 2019-5-1 09:39:01

美哉美耶。{:7_381:}{:7_381:}{:7_381:}
——酒不喝醉不光荣!?
      有人喝醉有人醒。
      不懂礼仪限三杯?!
      公羊没角不合情。

观沧海 发表于 2019-5-1 14:47:27

走进河山 发表于 2019-4-30 14:07


:handshake{:7_38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我唱 宾之初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