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我唱 螽斯
螽斯蝗虫扇着小翅膀,成群结队在飞翔。
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繁荣又兴旺。
蝗虫扇着小翅膀,成群飞来嗡嗡响。
你的子孙多又多,绵延不绝福泽长。
蝗虫扇着小翅膀,成群结队聚满堂。
你的子孙多又多,和和睦睦真欢畅。
原典:《诗经·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⑴螽(zhōng)斯:蝗虫,俗称蚂蚱。
⑵诜诜(shēn ):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⑶宜:多。
⑷振振(zhēn):繁盛、兴旺。
⑸薨薨(hōng):很多虫一起飞的声音。
⑹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
⑺揖揖:会聚的样子。
(8)蛰蛰(zhé):群聚欢乐。
沧海诗评:
这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孙的诗,体现了当时人们多子多福的思想。子孙,是生命的延续,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尧舜之世已深入民心。《庄子·天地》篇有“华封人三祝”的记载:尧去华地巡视,守疆人对这位圣人充满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寿、富、多男子”。数千年来,直到毛泽东时代主张人多力量大,这一观念几乎从未改变,因此,中国至今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蝗虫俗称蚂蚱,它生产后代的能力非常强,产卵的数量极大,而且一年之内就可产下两三代。大量的蝗虫飞聚一起,吞食禾田,会使农产品遭到大面积破坏,引发严重的饥荒。自古以来,蝗灾曾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中国人遭受蝗灾的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按现代人的理解,用这样一种害虫来比喻子孙,是不恰当的,不合情理的,或者是有讽刺意味的(高亨、陈子展)。但我们的先民们没有那么多忌讳,他们看中的是蝗虫超强的繁殖能力,至于它是益虫还是害虫,就不在考虑之列了。于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在先民眼里,蝗虫成了子孙繁盛的象征,成了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巧妙运用,使全篇韵味无穷。诜诜、振振、薨薨、绳绳、揖揖、蛰蛰,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读来朗朗上口,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诗章结构并列,词意稍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表达多子兴旺的愿望;次章侧重表达世代昌盛的祝福;末章侧重体现儿孙满堂的欢乐。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寄兴于物,即物寓情,浑然一体,营造了一种人丁兴旺、繁荣昌盛的氛围。 杨兄在春节期间仍然笔耕不辍! 考虑中间展开的说明,建议翻译还是用“蚂蚱”好些。 多子多福,开枝散叶,吉祥如意{:7_389:}{:7_389:}{:7_389:} 老友小酌 发表于 2019-2-10 19:03
杨兄在春节期间仍然笔耕不辍!
吃得好,歇的足,不干点啥不舒服!{:7_394:} 乾坤_Gj2Gj 发表于 2019-2-10 21:06
多子多福,开枝散叶,吉祥如意
生命的延续,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亲情无法替代。哪怕只有一个亲人,这世界也会让人感到温馨。{:7_394:} {:7_390:}{:7_390:}{:7_390:} 以物寓情,人丁兴旺。{:7_389:}{:7_389:}{:7_389:} {:7_381:}{:7_381:}{:7_390:}{:7_390:} {:7_381:}{:7_381:}{:7_381:}{:7_390:}{:7_390:}{:7_390:}{:7_390:}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