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发表于 2019-1-28 12:28:35

诗经我唱 麟之趾

                            麟之趾
      麒麟蹄儿不踢人,仁厚有为公子们,哎哟你们个个像麒麟!
      麒麟额头不撞人,仁厚有为公姓们,哎哟你们个个像麒麟!
      麒麟尖角不伤人,仁厚有为公族们,哎哟你们个个像麒麟!
原典:《诗经·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⑴麟: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神兽,现代生物学家或以为是长颈鹿。趾:足,指麒麟的蹄。
      ⑵振振(zhēn):诚实仁厚的样子。
      ⑶于(xū):通"吁",叹词。于嗟:叹美声。
      ⑷定:额头。
      ⑸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⑹公族:公侯同祖的子孙。
沧海诗评:
      鲁哀公十四年,鲁国人去西郊打猎,猎获一只麒麟,而不识为何物。孔子见了,说道:“这是麒麟呀!”获麟一事对于孔子刺激很大,他把这件事记在他所作的《春秋》上,而且停笔不再往下写了。并又作了一首《获麟歌》。蔡邕《秦操》记载:孔子看见麟,乃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尽管不能确定孔子的《获麟歌》到底是什么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孔子看来,“麒麟在圃,鸾凤来仪”,是太平盛世的标志,而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世,麒麟的出现,绝对是不合时宜的,甚或是一件可悲的事。孔圣“绝笔于获麟”(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就是明证。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仁兽,据说它的出现是祥瑞的征兆。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麟,麇身,牛尾,马足,黄色,员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罹罗网。王者至仁则出。”总之,麒麟是将美行、美德、灵智集中于一身的圣灵,是仁德慈厚的化身。民间以麒麟为送子神兽,传说孔子就是由麒麟所送;古人常把战将或英雄比作麒麟,如玉麒麟卢俊义。
      这首诗用麒麟来比喻公侯的子孙,应是极高的赞誉,大概是为庆贺贵族生子而作的赞美诗。古代的王公贵族,总要自夸其身世尊崇不同凡俗,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定是“龙种”“麟子”。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仿佛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步伐如行云流水,神态似和蔼天神。接着,那仁厚的公子登场亮相,面带微笑。仁兽麒麟与仁厚公子,交相辉映,均成贵相,令人情不自禁发出“于嗟麟兮”的赞叹。后面两章各改动二字,含义并无多大变化,回旋往复,重章叠唱,视觉意象和听觉效果水乳交融,营造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情感氛围,让人心驰神往。

无忧花开 发表于 2019-1-28 14:06:54

{:7_381:}

李红梅 发表于 2019-1-28 21:52:48

观师文,深感墨之深,师之才,图文皆体现老师才华与品文之精,为你点赞-

乾坤_Gj2Gj 发表于 2019-1-28 22:08:58

麒麟一出祥瑞至,诗经我唱歌盛世{:8_427:}{:8_427:}{:8_435:}{:8_435:}{:8_435:}

王建民 发表于 2019-1-28 23:15:35

{:7_381:}{:7_381:}{:7_389:}{:7_389:}

隨缘~觀我 发表于 2019-1-28 23:35:35

{:7_381:}{:7_381:}{:7_373:}: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晓塘清趣 发表于 2019-1-29 08:18:35

我又长进了一点,谢!

老玩童 发表于 2019-1-29 08:38:09

文采飞扬,好贴!

老友小酌 发表于 2019-1-29 08:40:43

果断MARK,前十有我必火!

观沧海 发表于 2019-1-29 09:19:16

无忧花开 发表于 2019-1-28 14:06


多谢快手无忧!{:7_389:}{:7_385:}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我唱 麟之趾